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垣帼国】 曾被邓颖超、向警予高度评价

李培之:从赤城走出的女革命家

张家口晚报 10版大境门·人文 2022年09月30日

李培之在保定女二师留影。

李培之晚年撰写革命回忆录。

1 9 5 0 年,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前左三)与赴苏联访问的王若飞夫人李培之(前左一)、作家丁玲(右二)等和苏联友人在一起。

◎蒲润洲

李培之,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同志的夫人,也是中共早期女党员之一。大革命时期,她积极投身进步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土地革命时期,任红九军第25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反帝周报》、《红旗日报》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她在陕北公学、延安女子大学执教,并在中央党务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

出生书香门第

1904年初秋的一天,从龙关县城(今赤城县龙关镇)一户李姓人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这个女婴,就是李培之。李培之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她最小,自然也是父母最疼爱的。李培之的父亲叫李增芳,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年(1876)考上恩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他有了功名,并没有进入仕途,而是一直从教务农。他当过龙关县高初级小学董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曾为学校修建教室五间。李培之的大哥叫李沛霖,光绪五年(1879)生人,光绪末年考中(1908)秀才。1913年,他与祁子平在龙关三教寺开设学馆,传授知识,培养人才。1917年,受聘为龙关小学校教员。1929年,又受聘为龙关女子小学校长。1933年,被举荐参加编纂《龙关县志》,任第五组审查员。编纂任务完成后,又出任龙关民众教育馆馆长。1937年10月,日军侵占龙关后,推行奴化教育,他拒绝为日本人做事,弃教务农,表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李沛霖不仅知书达礼,而且思想进步。李培之走上革命道路,是与他的启蒙教育分不开的。他常常给培之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等政治形势,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还把《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带给妹妹看。

骑毛驴离开家乡赴保定求学

李培之童年,就读于龙关女子初级小学。当时,受封建思想的束缚,送孩子到学堂读书的人很少,女孩儿就更屈指可数了。拿龙关女校来说,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创办,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27年时间内高级班毕业的学生仅有21名。李培之出身书香门第,家境也较为殷实,所以能够幸运地进女校接受教育。她读书颇为刻苦,成绩十分优秀。初级女校毕业,她又顺利升入怀来县高级女子学校。据祁仲南(原名祁秀松,1910年出生,龙关女校学生)回忆:“李培之从怀来女校毕业时,校方给她家和她的亲戚家都送了大红喜报,贴在门外的墙壁上。我和她家有亲,所以也给我家送了一张。当时女孩子念书的太少,这件事轰动了龙关。”

从怀来女校,李培之又考上了直隶女子第二师范学校。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家境也大不如前,母亲不同意她去保定念书,还为她订了亲。李培之不愿象两个姐姐那样,早早嫁人、生男育女,一辈子当家庭妇女。李沛霖知道妹妹有理想,有抱负,所以坚决支持她继续读书。他说服母亲,解除了妹妹的婚约。他又卖掉了自己的住宅,给妹妹筹措学费。1920年春天,李培之骑着毛驴离开了家乡,如愿以偿来到保定女二师求学。李静仁(李沛霖之子)回忆说:“父亲卖掉位于龙关四街的房子后,就一直租房住,靠几亩薄田收入维持生活。特别是1944年至1948年那几年,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贫困。”据老教师陈涛回忆:“李培之到苏联留学时,李沛霖又将香龙潭的20亩水浇地卖掉,再一次帮妹妹筹款。”

创办“读书会”反对恶势力

当时,直隶省有两所女子师范学校,一师在天津,二师在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1906年,最初叫作直隶女学堂,1909年更名为直隶女学校,1915年改称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五四”之后,学校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应学生们的要求,增加了白话文课程,并从北京聘请讲授新文学的教员。北大教授何梦雄(共产主义者)和进步教师施天伟等先后来到保定,分别担任女二师和育德中学的国文课教员。既讲《胡适文存》、《独秀文存》及李大钊、瞿秋白的文章,也讲《共产党宣言》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在邓中夏的帮助下,育德中学建立了“书刊贩卖部”,公开出售一般书籍,暗中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周报等革命书刊。李培之和许多同学前去购买。在进步教师程箴四、王森然帮助下,李培之和同学们组织了“读书会”,在女二师也办起了“书刊贩卖部”,由此,马列主义文献大量流入学校。李培之不断从中汲取革命思想,寻求妇女解放的道路。她还和同学们一起,创作诗歌,撰写文章,反对黑暗的社会制度和封建礼教。

反抗封建礼教进行“剪发斗争”

1923年5月,王森然发表了痛斥曹锟贿选总统的文章,学校当局与军阀勾结,以宣传“赤化”之罪名逮捕了王森然。李培之与同学们强烈抗议,质问校长为什么捕人,她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支持。曹锟迫于压力,释放了王森然,但学校为了抵制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将王森然解聘了。11月,李培之和同学们以剪“抓髻”、留短发、去长袍、穿短裙为开端,反抗封建礼教。学校十分震惊,称这是女二师校史上空前“大逆不道”行为,当即以“违犯校规”为名贴出了开除五名同学的布告。在党组织秘密指导下,学生纷纷进行罢课斗争。学校被迫收回成命,校长范锦堂卸职离开学校,“剪发斗争”取得了胜利。

学生领袖 浩气凛然

新校长燕士奇到校不久,就解聘了程箴四等一批教员,又以“爱活动”为名,开除了李培之、王绍华、王佩珊、韩玉容、毕赞芬、刘玉珍六名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女二师爆发了学潮。学生会代表提出了六项要求,如不答应要求,决不停止罢课斗争。教育厅派员赶赴保定,镇压学潮,声称:“如不叫燕士奇回校,将开除全体学生。”李培之代表全体学生表示:“头可断、骨可折,我们的志不可屈!燕士奇回校是不成的,就是牺牲性命也毫不足惜,非达到目的不可!”最后,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直隶省政府当局为了尽快平息学潮,罢免了燕士奇,答应了学生们的条件。

这次学潮历时四十天,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向导》周报载:“罢课胜利者,只有保定女二师。”邓颖超、向警予曾给予高度评价:“此种反抗之精神,正义之主张,实为女子自身团结,革新女子教育的第一声,在女子教育革新运动上具有伟大的价值。”祁仲南回忆说:“李培之假期从保定回到龙关,穿着白色紧身上衣,黑色长裙,梳着圆型卷发,用发网罩着,显得既朴素又大方。她给我们讲课,教我们唱歌。给她侄女李静堂(李沛霖长女)带回《小朋友》画报,还有革命进步书刊。在李培之的引导下,李静堂也参加了革命,奔赴延安,在边区从事金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司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