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警官”智能导办 “护航民警”精准服务

我市公安实招频出优化营商环境

张家口日报 02版要闻 2025年10月15日

本报记者 孙媛 通讯员 高佳琪

“以前办业务要排半天队,现在跟‘张警官’聊几句就能搞清楚流程,真是太省心了!”近日,在市数政局公安业务窗口,前来办理业务的李先生对智能交互机连连称赞。屏幕里的数字人警察“张警官”清晰解答着企业注册相关的疑问——这是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市公安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从法治保障、科技赋能、政企互动三个维度打出组合拳,既当市场秩序的“守护者”,又做企业发展的“服务员”,用实打实的举措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公安动能。

法治护航让“企业敢干”

为筑牢企业创新发展的“防护盾”,市公安局组建了21人的食药知产警官专业队伍,梳理易受知识产权犯罪侵害企业名录,走访13家名优企业,推动侵权风险“早介入、早发现、早处置”,依托数字技术搭建精品智能体,用科技力量守护企业创新成果。

在打击经济犯罪领域,市公安局打造的“一站式”受理中心格外亮眼。这里实现了警情信息“批量采集、综合分析、监督管理”的闭环处理,针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等违法犯罪行为精准发力,同时开展20余场涉企反诈宣传活动,2000余名企业员工参与其中。

“我们既要当好市场秩序的‘守护者’,也要做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严格执法的同时,市公安局还推出多项柔性执法举措。今年,出台《2025年全市公安机关“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规范17项涉企行政检查;法制支队印发相关方案,列出62项不予处罚事项,涵盖治安、交警、出入境等多个警种业务,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科技赋能让服务高效

“您好!我是公安智能导办助手,可以帮您办理户籍、治安、交管等业务。”“张警官”与市民亲切互动。这个由市公安局打造的人工智能体,已开发300余个智慧警务应用场景,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科技先锋”。发生交通事故时,它能第一时间提供法律依据辅助责任划分;接到电诈预警信息后,它又能协助民警快速开展劝阻。

在公安政务服务窗口,D e e p S e e k大模型的应用让办事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红利”。市政务大厅和车管所布设的智能交互机,实现A I人机语音交互,可解答车驾管、人口、治安、出入境、网安、禁毒、巡警等领域7类19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业务咨询,处理群众咨询580余条,回答准确度达99.8%。线上端同步上线的“政务窗口A I智能导办”助手,更是受到群众青睐,互联网端访问量达13.6万次,公安网端访问量8.9万次。

在“幸福张家口”A P P上,16项户政业务实现网上办理,3个身份证自助受理试点网点让群众“就近办”;作为全省电子居住证应用试点,我市依托微信小程序优化申领流程,宣化分局19个户籍派出所全部生成电子居住证式样,6月起在全市推广。而联合高德地图上线的“张家口市交管业务服务地图”,则将265个业务网点精准标注,车辆检验、违法处理等点位信息一目了然,已服务群众3.26万人次。

高效反馈让政企同心

“我们给每个重点企业都配了‘护航民警’,就像企业的‘安全顾问’。”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公安局深化“一企一警”“一项目一民警”机制,为260个重点项目、1877个四上企业分别配备“护航民警”,及时化解企业发展中的纠纷,累计开展联络服务5266次。

畅通诉求反馈渠道,才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市公安局定期组织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收集建议已全部整改;组建企业业主微信群,在重点园区、重大项目设立警务室,推动矛盾纠纷“一线化解”;依托民意智感中心,对涉企评价信息精准研判,整改率、回访率均达100%,用高效反馈机制搭建起政企沟通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