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娘做的月饼真甜
![]() |
|
刘俊强
望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月饼,我不禁又回想起儿时难忘的中秋节。
20世纪80年代末,农村的生活仍然很窘困。那时的我正读小学,平日里根本吃不到味道鲜美的月饼。记忆里,我过中秋时吃的月饼是母亲亲手自制的,也就是用和好的白面里包上红糖压成月饼形状的“糖面饼”,并在上面点上三个对称的红圆点,然后放锅里蒸熟即大功告成。尽管如此,这种现在孩子眼里土得掉渣的月饼,依旧成了我儿时过中秋节吃到的美味食品。
记得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母亲都要在院里摆上一张大方桌,自家种的花生、鸭梨、玉米等许多好吃的东西堆满了桌子。当然,赏月祭月的夜晚,最后压轴出场还得是母亲亲手做的月饼。虽然此刻我和姐姐妹妹早已汤足饭饱,但一瞅见那还冒着蒸汽的白乎乎的月饼,我们总会打着饱嗝再狼吞虎咽吃下两三个,感觉肚皮都快要撑破了。母亲见状,总是笑着打趣说:“你们这孩子呀,吃啥总是没个饱!”
等到桌上一片杯盘狼藉,喝过小酒的父亲,便倚在竹藤椅上给我们津津有味地讲起月宫里嫦娥的故事,我们双手捧着腮帮听得入迷,不知何时就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夜空里,皎洁的月光映着宁静的农家小院,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甜蜜。
等我上了大学,母亲做的月饼基本就停产了。因为我和妹妹在外地念书,姐姐出嫁了,所以大多数中秋节我们是很少回家的,即使偶尔回去,我都会提前买好两盒精美的月饼给父母带回家。这样,母亲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地给我们做月饼吃了。
前年的中秋节,我照例买了两大盒精美的月饼,带着妻儿回了老家,因为自己已经三四年没有陪父母过中秋节了。那天,母亲显得格外高兴,抱着她的大孙子爱不释手。晚上,我从附近饭馆买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准备吃饭时,母亲拖着带病的身体非得坚持要蒸一锅月饼。妻子见状急忙上前劝阻,母亲边系围裙边对妻子说:“你可不知道哩,强子小时候可爱吃俺做的月饼了,吃上瘾时都要把胃口撑坏了呢!”妻子听后捂着嘴微微一笑。见母亲态度坚决,我也只好作罢。望着母亲和妻子在灶房忙碌的身影,我眼睛猛地模糊了,仿佛又看到了母亲年轻时的模样,想到了儿时快乐的时光。
其实,母亲不知道的,这两年我有点体质偏胖,已经很少吃甜食了。等到母亲端上一笼热气腾腾的月饼,我还是禁不住拿起一个吃了起来,闭上眼,细细地嚼着,热乎乎的糖汁甜腻爽口。一瞬间,自己又找到了儿时吃月饼的久违感觉。那天晚上,月饼被我“消灭”了大半,而我胃里却没有感到一点不适。
如今,我渐渐明白,现在人们过中秋节吃月饼,再也不是解馋打牙祭那么简单了。人到中年,自己更期待和珍惜月圆人团圆的世间美好,更能体会到月饼里寄托的真正涵义——是享受一家人团圆的温馨,是体验一缕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