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假日看“丰”景
——万全区乡村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郝大钊 通讯员 邢鹏飞 罗纳
10月1日,正值国庆节,风和日丽,万全区各乡村一派忙碌喜庆的丰收景象。
北新屯乡永安堡村的蔬菜大棚里,色泽鲜艳的彩椒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工人们穿梭期间,手脚麻利地采摘着这份丰收的喜悦。交易市场内,外地客商按照彩椒的品类,现场过秤、结算,再进行装箱、打包。工人们介绍,这些蔬菜将发往北京、保定等地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丰富当地百姓的菜篮子。
村干部介绍,今年彩椒迎来了大丰收,亩产可达一万斤左右,为了及时采摘销售,大棚种植户雇佣附近务工人员,每天支付100元左右的工钱,让周边村镇的不少农民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
离开永安堡村向西南,车行40分钟,便到了宣平堡乡的武家庄村。小村不大,但这段时间却是人流不断。吸引这些人慕名前来的,是一颗颗色泽金黄、香气扑鼻的苹果。
走进果农刘随才的果园,只见在翠绿叶片的掩映下,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苹果若隐若现,前来采摘的人们穿梭其间,采摘、称重、付款,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刘随才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4亩“黄元帅”迎来丰收,预计能收获苹果7000多斤,按照每斤3元的采摘价来计算,可以收入2万余元。“就是小时候的味道,酸甜又爽口,也买一些给外地的朋友们尝尝鲜。”正在果园里采摘苹果的刘先生说。
“近年来我们以特色果蔬产业为发展亮点,围绕西蓝花、菜花、西红柿、苹果、火龙果、樱桃等品种发力,目前已形成规模。今年这些果蔬均实现丰收,带农增收成效显著。”宣平堡乡人大副主席李春冠介绍道。
这个假期,不少游客选择亲近自然体验丰收的幸福感。在米粒农庄,记者就见到了不少前来采摘休闲的游人。来自宣化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们是专程前来的。“之前从网上就知道了这里,这次国庆中秋假期带家人来采摘游玩,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有人畅享休闲假日,有人选择“充电”提升,在安家堡乡就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更加幸福的明天,他们走进课堂当起了学生。
“我再讲一遍,大伙哪里没听懂就跟我说。”一堂面点及小吃制作、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课在安家堡乡举行,吸引了众多村民报名参与。授课老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讲解,还设置了实操环节,让学员们在实践中掌握技能要点。
“这次学会了做面点小吃,有了一技之长,找工作更有底气了。”参与培训的村民刘莹说。
“举办这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拓宽村民就业增收路。”乡干部告诉记者,他们还将持续关注市场需求,组织更多内容丰富的技能培训,为村民的就业创业之路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