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季风铃

A I难摹人间情味

张家口日报 08版长城·作品 2025年09月06日

刘紫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关于A I与人类的讨论也与日俱增。它可以与人对话,查资料,甚至可以帮助人们生成作文、工作报告等。而最新,A I又出了一个新功能——模仿作诗。这一功能迅速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那A I是否会超越普通人的文化底蕴、描摹出与古代诗人同“形”的壮美诗篇?

当A I拼凑出“举杯邀清风,落笔思乡情”的字句时,它永远无法体会李白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种滚烫的思乡心绪,更无法复刻《静夜思》诞生时,那瞬间照彻千古的情感震颤。A I的模仿不过是庞大词料库统计后的意象拼贴。像把零散的砖石堆砌,却难筑成有温度的情感楼阁。但真正能够让人内心为之一颤,成为“心头朱砂痣”的,恰是A I技术无法复刻的生命震颤。就像普鲁斯特笔下的玛德琳蛋糕,人类阅读时的情感共振,源自文字触发的感官记忆,可能是外波纳凉时的蒲扇声,亦或是异国求学时望见的同一轮圆月。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A I又给出仿句“花有荣枯开谢,草有盛衰荣歇”。A I只是仿了原句“形”的同时,也涵盖了原句中自然与人生规律的哲理。可人们却对古诗词的印象更为深刻,为什么?原诗句中,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的自然变化,来类比人的“悲欢离合”的人生常态,把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经历相联系,使抽象的人生境遇更形象可感。A I仿写句却只绘出了原句对仗工整的特点,重要的比拟却丢失了。A I品不出人生的“情”,而只描了词句的“形”。这些A I合成的诗句,给不了我们什么,而古诗词却能让人们产生情感共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助我踏破虚无,看清本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教我顺其自然,轻拿轻放;“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使我自食其力,天道酬勤……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我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

而A I给不到我们这些。一番探寻,我找到了答案,人生创作是生命经验的拓印,人类的情感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带着泥土的芬芳与人间情味,这才是真正让人共情之处。

投稿邮箱:

z jk w b h y y@163.c o m

电话:201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