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代育苗”助农种出好“钱”景
![]() |
|
□魏民 王晓曦
【人物名片】
郭玉秀:沽源县二道渠乡二道渠村蔬菜经纪人
在沽源县二道渠乡二道渠村,郭玉秀自创三层育苗大棚,提升蔬菜幼苗抗寒能力,吸引多地蔬菜种植户合作的故事广为流传。
62岁的郭玉秀从事蔬菜种植近30年,是当地家喻户晓的育苗致富带头人和蔬菜种植收购经纪人。
2018年,郭玉秀在平定堡镇一家育苗场打工,每年3月到6月,专门负责穴盘种苗播种、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季节性技术工作。之后,她回村从事蔬菜种植收购经纪人工作。育苗场3年的打工经历,让她接触到先进的蔬菜育苗技术,掌握了育苗的方法和要领。
2021年,她的儿子建设大棚种植螺丝椒等蔬菜,郭玉秀萌生了发展蔬菜育苗的想法。缘何转换赛道?“蔬菜种植受市场因素影响大,价格往往起伏不定,而育苗效益稳定,比种菜抗风险能力更强。”郭玉秀解释。
她选取12座大棚用来规模化育苗,每个大棚放置2500个穴盘,每盘可培育105或128株蔬菜种苗。早期苗,也就是生长期40天的种苗,包括大白菜、菜花、甘蓝等;晚期苗,也就是生长期30天的种苗,有生菜、苦苣等,这些都是郭玉秀已熟练掌握的蔬菜种苗培育品种。就在她信心满满开启育苗事业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悄然降临。这年3月,一股强冷空气来袭,大幅降温让大棚里的幼苗冻死无数。事业之初就遭受重创,乌云般的阴霾从心头掠过,但她丝毫没有退缩,而是日夜钻研,反复试验,最终自创三层大棚,有效增强了棚内的保温性能。
二道渠村村民蔡勇介绍道,“以前我们采取自育苗,一旦培育失败,就得推迟栽种时间,早期苗变成了晚期苗,影响接下来的种植甚至收成,为了稳妥,我们纷纷找郭玉秀育苗。”
从2022年起,郭玉秀开始为当地蔬菜种植户“代育苗”。“以前我一年培育3茬,今年我育苗晚,只培育了2茬。从4月1日开始,第一茬生长40天后出苗;第二茬生长30天出苗,到7月中旬就不再育苗。”根据种植户需求,她灵活调整穴盘规格,为节省费用,种植大田的农民选用128孔穴盘;想让苗子粗壮点的,农民就选用105孔穴盘。
“农户找我育苗,就是图个稳妥。”郭玉秀坦言,尤其在早春低温多变的情况下,她的三层棚发挥了重要作用,她还在棚内配备柴油热风机,晚上棚里冷就吹热风,一个大棚放置两台热风机。
如果按每个大棚每年育苗3茬计算,一年下来,她培育蔬菜种苗数量为1300万株。
不仅本村村民找她代育苗,闪电河乡、大二号乡等乡镇,以及承德市丰宁县、内蒙古多伦县等地蔬菜种植户纷纷找她代育苗,当地种植大户也提前数月向她预订代育苗。“今年我为150人代育苗。”郭玉秀粗略估算。
在郭玉秀的育苗大棚里,每年用工10多人,其中长期工6至7人,从4月一直忙到9月底。2024年,仅支付工人工资,她就花费了30多万元。
“种植户把籽种交给我,我就得把苗交给人家。”郭玉秀说。这份质朴与认真,正是郭玉秀最朴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