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感恩奋进 数说变化

张家口日报 06版特刊 2025年08月21日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重大战略机遇,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冬奥成功举办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到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我市正以崭新的面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发展

产业升级铸就经济发展新引擎

★2023年,累计投产冰雪产业项目67个

★2024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600万千瓦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区域优势,以创新为驱动,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与创新实践,逐步培育出多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在经济总量方面,我市持续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66.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63.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8.1%。到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经济实力不断夯实。

冰雪产业从无到强。2021年,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累计引进冰雪产业项目109项。2022年,加快推进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落地生根,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120项、落地93项、投产54项。2023年,累计投产冰雪产业项目67个,参与冰雪运动人次突破650万,获批设立全国首个国家中小学生冬奥研学实践教育实验区。2024年,成功申办2029年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世界锦标赛,承办国际级国家级高水平雪上赛事数量连续3年全国第一。

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领跑。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唯一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我市不断推进“发储输用”一体化建设。2024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600万千瓦,张北至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正式投运,可再生能源终端消费占比达到42%,跻身国际一流行列。氢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清单。

数字经济与汽车制造双轮驱动。2024年,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到2.91万P,“绿电聚合供应”模式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2023年,汽车制造产业向千亿级规模加速迈进,2024年,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12家,生产整车16.98万辆,增长74%。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活力凸显。2024年,新增“领跑者”企业8家、“共享工厂”9家,纳入省监测的19个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预计增长20%以上,增速全省第一。宣化岩土工程装备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开放

协同发展构建内外联动新态势

★2024年,成功举办“驻华使节河北行”张家口新能源产业推介暨对接交流会

★2024年,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投身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要抓手,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在项目合作、交通互联、医疗教育协同等方面成效斐然,外资外贸、招商引资实现量质双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功构建起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2014年到2024年十年间,产业升级转移方面,累计吸纳京津技术合同2190份,技术成交额236.7亿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3565万千瓦,建成数据中心项目30个,投用大数据服务器160万台;建成环京蔬菜生产基地23个。

交通方面,开通京张、崇礼、张大、张呼4条高铁、7条高速公路,张家口到北京北站最快56分钟;京张衔接路网接口12个、公路8个。医疗方面,1家省属医院、11家市属医院与北京14家知名医院合作。

外资外贸量质齐升。2024年,成功举办“驻华使节河北行”张家口新能源产业推介暨对接交流会,怀安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获批省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值增速全省最高,其中沃尔沃电动汽车出口表现亮眼,出口11万辆,出口金额190.9亿元。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编制完成招商引资“六张图”,成功举办崇礼论坛、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等重大活动。2021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化与吉利集团合作,新引进年产20万辆的沃尔沃汽车项目,新谋划的高端装备、氢能开发和现代物流三大板块项目全面落地实施。2023年举办中国(河北)冰雪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招商推介活动93场次,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44个,增长20.9%。2024年举办开发区和会展业招商推介会等重点招商活动14场,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04个。新增落地项目196个,完成投资111.2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九大攻坚行动”,搭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2024年,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100个“无证明办事”应用场景成功上线,创新打造了“小张帮您办”服务品牌,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稳步提升,为开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

惠民工程绘就人民生活新画卷

★2024年,获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全省唯一的冰雪人才市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2023年达到99.8%,排名全省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民生工作的新担当、新作为。

就业保障坚实有力。多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保持稳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2024年,获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全省唯一的冰雪人才市场,新建零工市场20个、零工驿站190个,发放就业补助1.82亿元,帮扶重点群体2.4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9%,2022年分别增长3.7%和7.7%,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2024年增长5.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2023年达到99.8%,排名全省第一。2024年,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助标准稳步提高,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270套,改造老旧小区41个,年度“保交楼”“保交房”项目全部交付。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创建省级示范性标准化托育机构6家,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

教育医疗事业进步明显。2021年起,全面启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进入城镇寄宿制学校就读工程,443所非全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受益学生21.8万名。新建义务教育学校4所,增加学位1.06万个。2023年,全市中小学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全面完成。医疗方面,华奥医院、120急救中心、中心血站、第二医院创伤诊疗中心相继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成为北京儿童医院技术合作医院,市传染病医院与北京地坛医院共建肝病中心,市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甲,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

生态

绿色发展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优良天数比率90.7%,连续多年保持京津冀地区最好水平

★2024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

我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以系统思维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创新环境治理机制,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优化产业结构到加强生态修复,从完善环保设施到倡导绿色生活,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落地生根,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空气质量持续优良。通过强化大气污染源头管控,实施一系列治理措施,空气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P M2.5年均浓度23.4微克/立方米,2022年降至17微克/立方米,2023年为18微克/立方米,2024年为1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90.7%,连续多年保持京津冀地区最好水平,是北方地区连续6年唯一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20的城市。

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正式签订,通过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治理河道、进行生态补水等措施,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年来最好水平。2024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开展生态补水1.34亿立方米,建成幸福河湖22条(个),永定河怀来段入选水利部优秀幸福河湖典型案例,蔚县壶流河等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完成验收,坝上闪电河、康保康巴诺尔2处湿地获评全省首批“鸟类天堂”。

生态绿化成效突出。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和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各类林业生态建设工程5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05%。到2024年,完成营造林128.1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6.5万亩。沽源葫芦河、蔚县壶流河、涿鹿桑干河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等顺利推进,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进展。全市单位G D P能耗累计下降,2024年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创建“无废细胞”400个,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8422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

文化

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文化新标识

★2023年实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86个

★2024年编制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总体策划,实施重点项目101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通过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新名片,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

冬奥效应全面释放。2022年冬奥盛会成功举办,我市完成了筹办举办的重大历史使命,当年,承办举办国家、省级专业赛事31项,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嘉年华、全国全民健身日等活动23场。冬奥场馆在赛后得到充分利用。2023年承办举办各类赛事活动303项,会议会展、研学交流、文旅活动260项,2024年冬奥效应持续放大。雪如意滑雪场建成运营,训练跳台、攀岩馆、顶峰餐厅等场馆功能拓展项目圆满完成,举办会展研学等活动500余项次,冬奥场馆从“一季热”走向“四季火”。崇礼滑雪爆红全国,入选全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我市连续两年上榜“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加速推进。2021我市联合延庆区举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论坛,成立文旅联盟和专家智库。2023年实施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重点项目86个,新创建4A级景区5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坝上草原欢乐季”。2024年编制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总体策划,实施重点项目101个。建立京西旅游大联盟,与北京联合发布体文旅线路26条,共同举办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等系列活动172场次。开通全国首条跨省低空冰雪文旅专线。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效显著。一批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推出,打造了阳原泥河湾等文化品牌,实施了察哈尔都统署、大境门、张北元中都等遗址保护项目,5个县的16个村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太子城金代行宫遗址被评为“2018年度十大考古发现”。2022年,泥河湾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力打造“全季·全体育”运动品牌,城市联赛拓展项目14项,实现“全季节覆盖、全年度无休”,带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开展,市体育局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本报记者:李  颖  孙  媛

美  编:胡  洁

校  对:李  颖  孙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