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锁沙还旱智慧联治 扛牢水源涵养责任

白河治理三重发力守好“无价之宝”

张家口日报 01版头版 2025年08月19日

本报讯(记者 陈嘉)作为北京重要水源地之一,发源于沽源县的白河,流经赤城县汇入密云水库。近年来,沽源、赤城两县强化首都“两区”政治担当,通过源头锁沙、退稻还旱、智慧联治等多举措,白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保障了一河清水稳定入京,以实际行动守护好密云水库这一“无价之宝”。

源头锁沙,筑牢生态屏障。沽源县秉持“把泥沙锁在沽源,把净水送到首都”理念,大力实施潮白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治则治、宜封则封”,创新采用“山截流、谷筑坊、坡改梯、滩布网、河拦沙、草披装、乔灌混交、灌草间作”治理模式,系统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在白河源区域,整合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京冀水源涵养林、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潮白河流域水生态修复等多项工程。通过工程造林、封山育林、筑坝拦沙、改造坡耕地、建设河岸缓冲带等措施,成功锁住大风口,构建起多树种、乔灌草、网带片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目前,源头区域森林覆盖率达57%,年拦蓄泥沙35吨,增加清水基流量380万立方米,有效保护了湿地、净化了水源。工程还对源头及上游近3万亩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治理。同时,沽源县关闭源头6家污染企业和20余家潜在污染乡村企业,严禁引进高耗水、污染项目,并在全省率先实施禁牧、推广舍饲养殖,促进草场植被恢复。

退稻还旱,守护清水基流。赤城县境内黑、白、红三河水量占密云水库来水量的53%。自2006年京赤共同启动“退稻还旱”项目以来,全县3.2万亩水稻田已全部完成“稻改旱”,涉及6个乡镇49个行政村,有效增加了白河流域地表径流,保障了对京输水量。2016年后,项目转型为北京市支持赤城县农业节水补助项目,每年直补农户650万元,用于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杂粮杂豆及油料作物,并严格禁止化肥农药使用,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人工机械除草替代除草剂,同时按市场价补贴农户收入差额。该工程显著促进了流域生态恢复,降低了水稻种植导致的土壤退化、水体富营养化及水质污染风险。

智慧联治,提升监管效能。赤城县依托云州水库水质生物预警监测站及白河流域8座小型水质智能监测站,建立“五个一”国考断面水质管控机制,确保全域河流出境水断面100%达标。在县河长办统筹下,62个河湖视频监控点位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立体化监管体系,高效发现处置河湖“四乱”及非法排污问题。2019年以来,全县累计清理整治“四乱”问题500余个,清理河道垃圾渣土数十万立方米,拆除违建百余处,实现“四乱”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