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散文选萃
夏日感怀
![]() |
|
安海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古人关于夏雨的诗词很多,我却独喜宋人曾几的这首《苏秀道中》。这首诗是诗人从苏州到秀州路上遇雨有感而发的。既写出了夏雨后天气的凉爽,更写出了夏雨给予庄稼的滋润、对于农事的裨益,一句“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读了让人心生感动。
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在水利设施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民大都靠天吃饭,雨水的多少、虫灾的有无……种种自然因素都左右着庄稼的生长,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甚至生存。古代知识分子虽然大多已脱离农业劳动,但却并非只晓风花雪月,不食人间烟火,不知稼穑艰辛,反而对民生疾苦有着较多的关注,对农民境遇抱有较大的同情,我们可以从许多古诗词中体会到这样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作为农业本身来讲,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虽然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但自然风雨仍然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每年春节,农民在书写春联时,大都会写上“风调雨顺”贴在自家门楣上,那便是农民内心岁岁年年的一种真实祈愿。
这个月,家乡雨水比较勤。农谚有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是说北方五月,禾苗刚冒头,雨太多太急不利于生长。而六月的时候,正是禾苗植株快速拔节生长的时期,对水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时的连阴雨便成了甘霖喜露及时雨。
每天行走在田野间,满眼都是庄稼野草浓浓的绿。田地里,玉米们都有一人多高了,叶面油绿,伟岸挺拔,正忙着抽穗扬花、孕育籽实;向日葵们也长高了,是一片一片的灰绿,葵头已经绽露出朵朵尚未圆满地金黄;谷黍们高也已及腰,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晨曦中偶有农人在为其锄草施肥;墨绿的土豆秧志向不在高空,而是努力向下,在黑暗的泥土中默默酿制着珍藏……在农田之外,则是野草的世界,它们对生长得不挑不争,田边、地头、沟沿、高坡……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被它们涂抹出一片草色青青。如果说田野是一块阔大的绿毯的话,那么其中的庄稼和树木就是这绿毯的主图,而野草也不可或缺,是它们为这块绿毯勾勒了美丽的花边,使这副“作品”更加完美丰富。
东坡诗云:“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风调雨顺是通往五谷丰登的必由之路。有了春夜喜雨,有了夏雨连阴,有了和风惠畅,有了阳光恰抚,才会有“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的可人秋景。
今年的天景,也算是风调雨顺吧!这满野满眼的绿色,这茁壮生长的庄稼,这遍地晕染的野草,这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这浓郁的大自然的气息,总是令人心醉神迷。每天行走在其间,沉醉在这种色彩、生机和气息中,一切的烦恼忧愁皆会遁去,人的心情也变得顺畅舒坦、积极乐观。
我想,或许,人生也是如此吧!也会有风有雨,但只要像庄稼一样,坦然面对,风调雨顺时努力生长出最好的自己,遭遇灾情时努力表现出生命的坚韧,如东坡吟咏的那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充实和多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