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赏析

人间有味是清欢

张家口日报 08版长城·作品 2025年08月14日

姜敏

檐角的风铃在暮色里轻晃,抖落最后一缕夏末的蝉鸣。我坐在竹编的藤椅上,看母亲将新采的桂花收进白瓷罐,指尖沾着细碎的金,混着糯米粉的甜香漫过整个厨房。她总说,白露一过,就得赶着酿些桂花酒,等霜降时温着喝,最是暖人。

从前总嫌这样的日子太慢,像檐下漏下的雨,一滴一滴敲在青石板上,溅不起半分波澜。直到那日在老巷深处,撞见卖糖炒栗子的姥姥。她守着铁皮炉子,栗子在砂粒里翻滚,发出“哗啦哗啦”地响,混着焦糖的香气漫过斑驳的砖墙。我站在一旁看她用铁钳夹起一颗,在粗布围裙上擦了擦递过来:“尝尝?今年的栗子甜,雨水足。”

栗子壳裂开时带着细微的脆响,热气裹着绵密的甜在舌尖化开。姥姥说,她在这里摆了三十年摊子,从青丝到白发,看巷子里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看放学的孩子长成了背着公文包的大人。“日子嘛,就像这栗子,得慢慢烘,急不得。”她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夕阳,像盛着一辈子的光阴。

暮秋的雨总来得缠绵。我撑着伞穿过小巷,见两位老者在树下对弈。棋盘是青石板凿的,棋子是捡来的鹅卵石,被岁月磨得温润。雨打在伞面的声响里,夹杂着他们低声的争执,“这步棋你输了”“急什么,再等等”。旁边石桌上放着陶瓷茶壶,水气把他们的眼镜片糊住了,却挡不住他们眼里的光。

转身时,看见墙根下的野菊开得正好。细碎的金黄缀在枯枝间,被雨洗得透亮,倒比春日的牡丹多了份倔强的韵致。忽然想起幼时读过的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原来草木也有自己的风骨,不在春里争娇艳,独在秋里酿一份清欢,活出自己的光彩。

归时路过自家菜园,爸爸正弯腰拾掇白菜。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他却只顾着把枯黄的叶子摘下来,说要拿去喂隔壁的兔子。“你看这白菜,经了霜才甜。”他举起一颗饱满的菜,水珠顺着叶脉滚落,在夕阳里闪着细碎的光。檐角的风铃又响了,妈妈端来温好的桂花酒。琥珀色的酒液里浮着几粒桂花,抿一口,甜香从舌尖漫到眉梢。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亮爬上竹篱,把影子拉得很长。

原来人间最妥帖的滋味,从不是轰轰烈烈的盛宴。是灶台上缓缓升腾的蒸汽,是老巷里不紧不慢的吆喝,是雨打芭蕉时,一杯温酒里浮动的月光。就像这秋天,不似春的招摇,不似夏的灼热,却把岁月的甜,都酿成了檐下那坛桂花酒,在时光里慢慢沉淀,等着懂的人来尝。

夜色渐浓,酒盏空了,唇齿间却还留着桂香。原来清欢二字,从不是刻意寻来的景致,不过是寻常日子里,那一点慢下来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