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一捧鎏金,盛满八百年世间烟火
——元代二十四曲菊瓣鎏金花心银碗的心声
![]() |
|
□翟见英
我是一件有故事的文物——二十四曲菊瓣鎏金花心银碗。我的诞生,始于一位无名匠人的执着。他先用纯银反复捶打,直至胎体薄如蝉翼;再用特制的錾刀,一刀一刀刻出二十四道优雅的菊瓣曲线,每一瓣的弧度都要完美对称。最费工夫的是碗心的鎏金花蕊:匠人用小刷子蘸着金汞齐一点一点描绘,再以炭火烘烤,让金箔与银胎融为一体。完成后,他捧着我对着阳光端详,满意地笑了——那笑容,和今天非遗工坊里制作蔚县剪纸的老艺人一模一样。
我身高5.8厘米,口径11.5厘米,体重轻盈得能浮在奶茶上,但别看我小巧,当年可是元代蔚州城里的顶流餐具。商人用我喝过草原奶茶,他的戒指在碗沿磕出细痕,闺秀用我饮过消暑甘露,她的胭脂在菊瓣纹里留下淡红……
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秋夜,蔚州地方官府上设宴,侍女把我捧上案几,碗中盛着乳酪,上面点缀着西域传来的葡萄干。烛火摇曳间,鎏金花心在乳白色液体中若隐若现,有位诗人当场吟道:“银碗盛雪,金蕊噙香。”看,古人吃甜品也要吟诗作对,炫耀下恬美的心态,与现代人发朋友圈颇有几分相似。
元末战乱中,我被匆忙埋入地下。黑暗中,我听着地面上朝代更替:明代的驼铃、清代的马蹄、民国的汽笛……直到1991年春天,蔚县电力局施工的挖掘机“哐当”一声惊醒了我。现场人员将我捧至手心,拂去泥土时惊呼:“看!这菊瓣纹金光闪闪!”
如今我在蔚县博物馆C位展出,00后们给我起绰号叫“元代小菊花”。有次听到导游说:“这银碗证明元代蔚州是重要的商贸之地,就像今天的跨境电商枢纽!”我差点笑出声——可不是嘛,当年装西域葡萄干,现在蔚县特产杏扁通过电商畅销世界,古今商业精神一脉相承。
看窗外!元代我盛乳酪的街巷,如今开着网红甜品店,年轻人用菊花造型的陶瓷碗惬意饕餮。八百年过去,蔚州人依然爱菊:剪纸艺人剪菊纹,民宿老板种菊圃,当年宴席上那位说“人生如寄,唯金蕊长存”的文人若在,定会感叹:这鎏金花心盛过的,何止是美食,更是蔚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