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名城古镇行

啕赖庙:张库大道上的“二张家口”

张家口日报 06版长城·文化 2025年08月14日

陶南营村关公庙古戏楼。

本报记者 郝莹玉 通讯员 朱阅平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结构与面貌。对于张家口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来说,老建筑与古村落就如同密匝的年轮,在荏苒的时光中记录下了城市的生长与变迁,形成了一座城市独特的记忆和地理符号。

它们是上一个时代或是上上一个时代落下的残砖,如同不起眼的线头,四下散落在城中。将之剖开,便会得到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断面,细辨其上的时代印记,难免钩沉起那些跌宕的过往。

因长城而建、因茶道而兴、因冬奥而闻名的张家口,又称“张垣”“武城”,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本期我们继续探访那些散落在张垣大地的古老而神秘的村落之啕赖庙。

相当长的时空中,崇礼没有自己的单独建制。崇礼这片区域,远古时代也只能用“这块区域”来称呼。唐尧之世,“这块区域”叫冀州北境。虞舜之际,属幽州。夏禹之时,属冀州之北为獯鬻地。殷商时期,属古幽州北鬼方地。等到了西周,还叫鬼方地,但已经是燕之北境的鬼方地了。春秋时期为燕之北境无终地。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浪花一样的村落,都蕴含着神秘的过往。

啕赖庙这个名字现在已不复存在。啕赖庙这个称呼只在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嘴里偶尔提起,是对现在的啕南营村和啕北营村一带的总称。

说到啕赖庙,历史上崇礼这一带各民族的战争和仇杀,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持续。但是,游牧民族经济单一,需要粮食、布匹、茶叶、铁器、日用品等,中原地区也需要马匹、毛皮等,进行和平互市则是共同的心愿。长城防线又成了开展互市的最佳地点。除此之外,长城还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重要对外开放功用。秦始皇时沿长城12郡有大道相通,传递文书,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到了汉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节交往、商旅往来都走这条大道。

明朝270多年的历史中,对北部蒙古各部也实行安抚政策,因而曾几次开关设马市,马市地点主要在长城沿线隘口,后在现在的大境门外崇礼的西沟和正沟。张家口这座城市因马市的发展而兴起。

这一时期,地处大境门外的崇礼啕赖庙号称张库商道上的“二张家口”。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在宣府左卫沿长城隘口,设立茶马互市场所7处,使今崇礼境内成为蒙、汉之间的贸易交往通道。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筑来远堡(今张家口上堡)开马市,经今崇礼的啕赖庙与蒙古通商。

《崇礼文史资料.第一辑》记载,由于打通了蒙、汉之间贸易渠道,崇礼毗邻张家口大境门外的啕南营、乌拉哈达、卢家窑、西甸子一带的农民先后拴起了“老倌车”,组织车帮长途运输。当时有一条路线经崇礼西沟沿河而上,即:大境门——稍道沟——黄家湾——西甸子——啕南营——卢家窑——麻地营——五十家——接沙坝——店门口——张北城——库仑,全程4300余里。

据《崇礼县志》等相关资料记载,当时的啕南营袁氏家族,从清光绪年间开始拴“老倌车”跑蒙古,开始时只有30多辆“老倌车”,到清朝末年发展到99辆;卢家窑郝家也有“老倌车”40多辆。此外,乌拉哈达李家、西甸子郭家也都有十几辆“老倌车”。这些零散运输户,不能自立车帮,只得和别的车帮合伙营运。

当时在这条大道上从事运输非常艰苦,每帮车队百辆左右,虽起早贪黑,每天只能走三四十里路程。去程货运以茶叶、绸缎、铁器等为主;回程以碱、盐为主,往返一次需时3个月左右。这种运输方法虽很原始,但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却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张库商道的运输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张库商道这条茎蔓上的啕南营村,在明末清初相当繁荣,有各种店铺50多家,被誉为“二张家口”。

同时,啕北营大庙,也目睹张库大道的百年繁华。啕北营村位于高家营乡政府驻地北偏西5.7公里处,元朝初年始有此村。啕北营原与啕南营是一个村,分河之南北居住,统称啕赖庙,分南北村。初系东北啕赖州蒙人来此所建。

当时蒙人信奉喇嘛教,在南村兴建庙宇一座,称啕赖庙,村名以此得名。此为北村,后称啕赖庙北营,俗称啕北营。

如今,啕北营的古迹已然不复存在,但这个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小村庄,在时间的指针里,一代代传承下来。风掠过田野的浅滩,古树的落叶在弹唱,张库大道上的驼铃声,蒙民马背上的豪迈笑声,都成了史海钩沉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