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健康科普

立秋撞末伏 谨防“秋老虎”

张家口日报 07版健康 2025年08月11日

立秋后,早晚天气会逐渐转凉,但因立秋还处于三伏中,中午这个时间段还是非常炎热的,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秋老虎”。今年立秋与末伏仅隔一天,“秋老虎”出现概率会更大。立秋后的热跟大暑期间的湿热不同,它是干燥的热,人们会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即“秋燥”现象。

市中医院妇科副主任中医师刘莉莉提醒,这个时候防暑、降温、润燥都不能忽视,尤其是立秋后的10—15天,应谨防“秋老虎”的肆虐。做好这段时间的养生调理,既能缓解暑热余威的影响,也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清热润燥 饮食先行

饮食调理是应对“秋老虎”的关键。此时需遵循“清热不伤胃,润燥不腻脾”的原则,既要清除残余暑热,又要预防秋燥伤津。多吃滋阴润燥食材,如银耳、百合、梨、莲子等都是润燥佳品,清热解暑的绿豆汤、冬瓜汤等清淡汤品仍可适量食用,帮助清除体内余热,但需注意少放糖,避免增加脾胃负担。同时,尽量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起居有常 顺应时节

早睡早起防秋乏,立秋后阳气渐收,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能舒展肺气,避免因“秋乏”影响精神状态。建议晚上10点半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注意温差防感冒,白天外出时注意防晒降温,避免长时间暴晒;傍晚后气温下降,需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腹部、背部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午后小憩养精神,午后气温较高,人体易感到疲惫,可适当午休15-30分钟,帮助恢复体力,但不宜睡太久,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适度运动 劳逸结合

虽然立秋后天气仍然较热,但保持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选择凉爽时段运动,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度运动。运动后及时补水,可饮用淡盐水或温开水,避免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刺激肠胃。控制运动强度,此时运动应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防止阳气耗损过多。

调畅情志 静心安神

秋季易让人产生“悲秋”情绪,更易心烦气躁,调节情绪同样重要。

保持心态平和,通过听轻音乐、读书、养花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焦虑、生气,防止“气郁化火”加重身体不适。多接触自然,天气凉爽时多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秋日风光,有助于舒缓情绪、开阔心境。

“秋老虎”虽带来短暂的闷热,但也是季节交替的过渡阶段,我们遵循“清热润燥、起居有常、适度运动、静心安神”的原则,做好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的调理,就能顺利适应时节变化,让身体保持舒适与健康。 (曹晓燕 闫旭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