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艺苑 话筒化大刀 诵读祭忠魂
沉浸课堂唤醒察哈尔抗战记忆
本报记者 翟见英 通讯员 姜颖
7月31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图书馆承办的“文旅尖兵”系列活动——“察哈尔烽火映张垣抗战精神励今朝”系列讲座在市图书馆开讲。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学者高霞手握话筒作刀柄,凌空劈砍挑刺,二十九军“无极刀法”的杀伐之势破空而来。台下百位学子屏息凝神,仿佛置身1933年热血冲杀的多伦战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失地的烽火岁月轰然重启。
话筒为刃的震撼教学
“同盟军集结时,冯玉祥变卖家产购置军备,吉鸿昌在美受辱时胸前挂‘我是中国人’木牌昂首街头!”讲座现场,高霞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察哈尔抗战精神》为题,讲述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背景、艰难筹备、英勇征战等红色历史,深入诠释察哈尔抗战精神,“6月连克康保、宝昌、沽源,7月12日光复多伦——这是‘九一八’后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
当讲到二十九军夜袭日军营地时,高霞突将话筒横握:“无极刀法专克刺刀,斜上劈颈为杀招!”只见她旋身挥臂,话筒划出凌厉弧线,座中青年惊叹鼓掌。“当年战士鞋履破烂,用布条捆刀于手,至死不放!”
诵读引爆情感共鸣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在讲到吉鸿昌英勇就义时,主讲人邀请观众上台互动,诵读吉鸿昌的就义诗,铿锵字句催人泪下,震撼人心,当最后一句“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如惊雷炸响,全场肃然,那段峥嵘历史在沉浸式体验中深深刻进观众记忆。上台诵读的一位高校学子含泪低语:“以前只觉得是诗歌,今天念出口才知字字千斤。”高霞继续讲述吉鸿昌就义细节:“将军以树枝书诗于地,直面枪口高呼——我为抗日死,不能跪下挨枪!”
此次活动系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市图书馆携手深耕,充分发挥文研所与图书馆作为文化阵地赋能历史教育的独特作用,不仅引导读者深刻感悟先烈保家卫国的崇高气节与精神内核,更在历史回望中激发珍视和平、砥砺未来的情感共鸣。活动有效突破了单一讲述模式,着力开发以史为鉴的深度阅读路径,助力读者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此次活动既是双方深度协作的有益实践,更拉开了市图书馆联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