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寸眸之明 捕光逐影
——看我市十二件摄影作品在省展中斩获佳绩
![]() |
周润生作品《永定源(专题之一)》金奖 |
![]() |
刘建兵作品《照见·泥河湾(专题之一)》银奖 |
![]() |
董桂军作品《村晚(单幅)》铜奖 |
![]() |
孙成文作品《迁居(专题之一)》铜奖 |
![]() |
杨富贵作品《旅游之殇(专题之一)》铜奖 |
![]() |
杨丽琳作品《坝上蔬菜(专题之一)》银奖 |
编者按:在第二十七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中,我市摄影家协会斩获一金两银三铜的亮眼佳绩,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榜单,更是市摄影家协会整体创作实力与艺术水准的集中彰显。
《永定源(专题)》《坝上蔬菜(专题)》《照见·泥河湾(专题)》等这些获奖作品均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展露出作品中独特的情感元素,体现了作者艺术风范和无尽的创意和想象力。近年来,我市摄影家们捕光逐影、定格瞬间,用镜头讲述张家口故事、塑造张家口形象、推动张家口摄影事业繁荣发展,真实记录了我市经济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报记者 郝莹玉
纵观本次获奖作品,我市摄影家用自己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拍摄能力,创造出了出色的作品。他们通过镜头传递出人物独特气质和情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并产生共鸣。
题材扎根时代 视角多元丰富
我市12件摄影作品在第27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评选中获奖,这些作品分别为:周润生《永定源(专题)》获纪录类金质典藏作品;杨丽琳《坝上蔬菜(专题)》、刘建兵《照见·泥河湾(专题)》分别获纪录类银质珍藏作品;杨富贵《旅游之殇(专题)》、孙成文《迁居(专题)》、董桂军《村晚(单幅)》分别获艺术类铜质收藏作品。
刘建兵《北望(专题)》、杨富贵《桑水流年(专题)》、董桂军《陶韵悠悠(专题)》、牛泽昕《这里曾经有人路过(专题)》、刘娟《奥运之光(组照)》、杨丽琳《冰花世界(组照)》获艺术类优秀作品。
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晓宁认为此次获奖成果呈现出诸多鲜明特点:年龄梯队完善,传承后劲充沛。老中青三代摄影家各展风采,年龄跨度从60多岁至20多岁,既有资深摄影创作者的深厚积淀,亦有青年新秀摄影师的蓬勃锐气,生动诠释了我市摄影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良好局面。
题材扎根时代,视角多元丰富。所有获奖作品均聚焦张家口本土,既紧扣时代脉搏,又涵盖多元领域——从泥河湾的乡村日常到坝上菜农的劳作身影,从冬奥小镇的标志性景观到冰窗花勾勒的微观奇境,镜头下的张家口故事鲜活立体,为观者铺展了一幅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视觉画面。
组照成主力军,彰显综合素养。在包括金银铜奖及优秀奖的12件获奖作品中,11件为组照,仅1件为单幅。组照创作需以多幅作品串联主题、完整叙事,既考验创作者对素材的统筹编辑与文字阐释能力,更彰显其思想深度与持续捕捉精彩瞬间的专业功底,此次佳绩可以看到我市摄影家的综合实力。
会员骨干引领,多元力量绽放。获奖作者中,4位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4位是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级会员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更有两位女摄影家凭借女性的独特视角脱颖而出,展现了多元创作力量的蓬勃生机。
组照成主力军 彰显综合素养
获奖作品中金奖得主周润生《永定源(专题)》,则以质朴的笔触直击人心,他的镜头对准永定河源头——桑干河沿岸百姓的生活日常与人间烟火,于平凡中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韵律,尽显纪实摄影的温度与深度。
董桂军的单幅作品铜奖《村晚》尤为动人,古色古香的村庄沉浸在暗蓝色夜幕中,画面中心的古戏台却暖光四溢——演员们正登台献艺,虽看不到台下观众的笑脸,却能清晰感受到乡亲们沉浸其中的喜气与安宁。这处暖色戏台恰似一盏明灯,既是画面的点睛之笔,更照亮了乡村夜晚的静谧与温情。
最年轻的获奖者牛泽昕《这里曾经有人路过(专题)》,以年轻人特有的敏锐捕捉生活中的别样光彩,作品视角新颖、不落俗套,尽显青春创作的灵动活力。
女摄影家刘娟《奥运之光(组照)》则以女性的细腻视角聚焦奥运场馆,在她将彩色影像压缩成黑白影调后,太子城现代建筑的线条与结构被凝练为极具艺术感的图形,展现了刚柔并济的创作巧思。
“我的镜头聚焦于永定源畔的人间烟火,记录下春种秋收的忙碌身影、寒耕暑作的辛勤劳作。”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周润生说,播种时撒向土地的希望,收割时挂满汗珠的脸庞,农闲时围坐畅谈的欢笑,每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瞬间,都诉说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与无限热忱。
永定河之源——桑干河,自岁月深处奔涌而来,以雄浑壮阔的姿态滋养着两岸大地,孕育出蓬勃的生命与文明。纪实影像《永定源(专题)》,不仅定格了桑干河畔的生活图景,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韵律。它们是永定源头千年文明的缩影,承载着永恒的乡土记忆,延续着世代传承的精神守望,让人们在追寻文明根源的过程中,触摸到那份来自大地深处的温暖与力量。
聚焦人间烟火 多元力量绽放
在海拔千米的坝上高原,阳光、清风与沃土共同孕育着一方绿色奇迹。这里的蔬菜,是大自然写给餐桌的情书,更是健康生活的鲜活答案。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杨丽琳《坝上蔬菜(专题)》获纪录类银质珍藏作品,在她的镜头下,春寒料峭时,农民顶着风沙翻耕冻土,手指磨破也要播下希望的种子;盛夏烈日下,弯腰锄草、浇水、搭棚,汗水浸透衣衫,只为守护幼苗茁壮成长;秋霜降临前,连夜抢收、分拣、打包,粗糙的手掌布满裂口,却舍不得碰伤一棵菜叶;菜市场里一片繁忙……
刘建兵《照见·泥河湾(专题)》获纪录类银质珍藏作品,他用镜头告诉世人,湖逝留骨,石器默语。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200万年风沙,掩不住生命的辙印。这里是泥河湾——华夏时光的扉页,藏着天地初开的秘密,与人类最初的梦。五蕴皆空,唯文明不朽。每一块骨骼、每一件石器,都是岁月的经文。站在这一方土地上,心怀敬畏。万物虽空,泥河湾却精神永照。
“我希望通过这组摄影作品,让观者直观感受到乡村土地上这些景象,土地资源的利用、生态系统的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今年58岁的杨富贵坦言自己拍摄《旅游之殇(专题)》的初衷。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尤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空心村”现象出现。沽源县九连城镇新胜村原名邢普营,2016年,九连城镇政府响应上级号召全力启动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21年底,新胜村所有住户全部搬迁至位于九连城镇的安置区,住上楼房……孙成文《迁居(专题)》就是围绕这个主题拍摄完成的。
此外,刘建兵《北望(专题)》展现了首都西北张家口广袤的土地上,这里的乡镇村落如遗落的珍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闪耀。作者站在这片土地上,通过相机镜头,我眺望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一帧帧的画面,仔细审视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存状态。
杨富贵《桑水流年(专题)》作者用镜头努力捕捉桑干河两岸的人文和风貌的变迁,希望通过这些影像,让更多人感受到桑水流年中那些被铭刻的瞬间。
董桂军《陶韵悠悠(专题)》主题表达了东窑沟是一个以制陶闻名的千年古村,该村“黄土堂”出土的夹蚌红陶片证实,约4000—5000年以前此地就有古人类制陶场所。现如今,侯家后人在村里建起了清洁能源陶瓷厂,既传承了技艺,解决了农民的就业,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古老的陶瓷焕发了生机。
杨丽琳《冰花世界(组照)》让观者体会到,古人说“窗含西岭千秋雪”,今有冰花自成画,把凛冽寒冬,变成了触手可及的艺术……
一幅幅获奖作品的背后,是我市摄影家协会多年来的深耕不辍,带领广大会员深入基层、扎根生活,以镜头为笔,讲述张家口故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抒怀,创作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佳作,最终在此次影展中绽放光彩,交出了一份不负时代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