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张晓梅:跨界做餐饮
本报记者 宋锦丰 实习生 付林岳
【人物名片】
张晓梅:咖啡之翼负责人
在张家口市区一家1300平方米的咖啡之翼门店里,玻璃幕墙上映着午后阳光,张晓梅正往吧台摆新到的茶饼。咖啡机“滋滋”萃取的香气里,后厨飘来的莜面窝子与水果披萨的香气悄然交织——这位在医院工作五年后转身的创业者,用“双线并行”的节奏,在餐饮与印刷的跨界里织就了自己的“味道哲学”。
时间回到1997年,刚从医院辞职的张晓梅敏锐地抓住了印刷行业的商机。“那时候张家口的彩色印刷市场几乎是空白,我看到了啤酒标、银行票据这些产品的需求。”张晓梅回忆道。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她的印刷厂很快积累了包括多家银行和医院在内的稳定客户,业务蒸蒸日上。
然而,安逸从来不是创业者的宿命。2019年,当她在长沙街头遇见了“咖啡之翼”:落地窗边敲电脑的商务客、卡座里轻声聊天的家庭组、沙发区独自翻书的年轻人……“张家口缺这样的‘中间地带’。”她敏锐察觉,这座城市的社交场景里,缺少一个能让“谈事不严肃、聚会不喧闹、独处不尴尬”的空间——而她经营了20多年的印刷厂,恰好为这份“理想”攒下了底气。2019年,在印刷行业深耕多年的张晓梅做出了令周围人惊讶的决定——加盟咖啡之翼,进军餐饮业。
理想丰满,现实却很骨感。2019年12月31日,张晓梅的第一家咖啡之翼门店刚刚开业一个月,疫情来了。“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看着空荡荡的餐厅,我甚至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张晓梅坦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这位曾经的制造业老板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调整策略,将印刷行业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理念引入餐饮经营。
“单纯依靠咖啡和西餐在张家口很难生存。”张晓梅说。于是,她大胆进行本土化改造——夏季增设烧烤区,通过精致的环境布置与传统地摊烧烤形成差异化;推出极具诱惑力的生日宴套餐,吃多少送多少现金券,还免费提供生日布场和长寿面。
最令人称道的是张晓梅对“中西合璧”理念的创新实践。她要求厨师团队将张家口本地食材与西式烹饪技法相结合,开发出了如“莜面意大利面”“口蘑奶油汤”等特色菜品。“价格必须亲民,20个人吃一顿还不到900元。”张晓梅强调,“但环境和服务一定要保持水准,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菜品创新,张晓梅还借鉴了印刷行业的客户服务经验,建立了详细的顾客档案系统,记录每位常客的饮食偏好和消费习惯。同时,她积极拥抱新媒体,通过抖音直播、小红书推广等方式打破消费者对“高档餐厅一定贵”的刻板印象。
餐饮“特殊时期”,当许多同行选择关门歇业时,张晓梅的咖啡之翼存活下来,还发展出多元化经营模式:代理云南某茶叶供应店内使用,承包政府食堂,加入餐饮商会抱团取暖……这些看似分散的业务背后,是张晓梅对资源整合的深刻理解。“做印刷时积累的客户很多都成了餐厅的团餐客户。”她笑着说。
如今,张晓梅在张家口拥有两家风格各异的咖啡之翼门店——市区旗舰店中西合璧,环境优雅;南口老火车步行街店则主打轻松的西餐水吧风格。谈及未来,这位跨界创业者务实而乐观,“原计划在各个区县布局,现在先稳固现有店铺。刚聘请了江西菜厨师,准备尝试更接地气的家庭聚餐市场。”
从精密严谨的印刷行业到充满变数的餐饮世界,张晓梅的跨界创业故事印证了一个道理:成功的企业家精神是相通的——敏锐的市场嗅觉、快速的应变能力,以及将不同领域经验融会贯通的智慧。
站在餐厅玻璃窗前,望着张家口日渐繁华的街景,张晓梅语气坚定:“市场永远有机会,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句话,或许正是对她二十余年创业历程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