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嗨,我是咱宣化的“十九线演员”马良
本报记者 翟见英
近日,红色剧目《察哈尔1945》在宣化首演,剧中杨团长的扮演者马良凭借扎实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诠释,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杨团长身上的刚毅与家国情怀,和我们宣化人骨子里的韧劲特别像。”谢幕时,马良的话语既道出了角色魅力,也流露着对家乡的深情。这场演出,不仅是他演员生涯的一次突破,更是他用艺术联结家乡历史的又一实践。
“十九线演员”打磨记:角色里的成长与坚守
时年42岁的马良常调侃自己是“宣化十九线演员”,这个标签里藏着他对影视事业的执着追求。从最初在本地剧组跑龙套、当群演,到能在电视剧《大决战》饰演国军35军参谋长、电影《新保安战役·临界时刻》饰演解放军旅参谋长李荣光、沉浸式实景历史剧《察哈尔1945》担纲杨团长等重要角色,他的成长轨迹与本地影视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为了演好杨团长,我翻了不少察哈尔抗战的史料,还去请教了本地的老兵后代。”马良说,角色的原型就曾扎根在这片土地,他必须让表演带着“宣化的气息”。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源于他对表演艺术的敬畏。
视频为镜:呈现家乡的烟火与底蕴
平日工作之余,马良更像一位“家乡摄影师”。他的自媒体账号里,既有《察哈尔1945》的拍摄花絮,也有宣化古城墙的晨雾、葡萄架下的蝉鸣。“拍影视剧时,我总想着把家乡的美‘藏’进镜头里。自拍、自剪、自己口播,虽然辛苦,但能把本地文化推广出去,特别有成就感。”他的视频不仅展现影视创作的台前幕后,更巧妙融入了张家口地域元素。在蔚县拍戏时,他会将当地的美食、美景自然地嵌入视频,让观众在了解影视动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里的独特人文风情。
他发起的“跟着剧组逛宣化”系列视频,更是成为家乡的“隐形名片”。
搭台筑梦:让更多人爱上“家门口的影视”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才能让家乡影视火起来。”马良建起了宣化首个民间演员群,免费为剧组推荐演员,至今已输送了300多人次参与本地拍摄。
作为宣化区区文化艺术团副团长,他还常组织影视公益课,教老人用手机拍家乡风光,带孩子体验剧本朗读。“我想让大家觉得,影视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在咱们的生活里,是记录家乡的一种方式。”
在马良的蓝图里,宣化不仅能出好演员,更能出好故事:“等基地建起来,外地剧组会大量涌入,那时大家就会知道宣化不只有葡萄和古城,还有讲不完的精彩故事。到那时,我这个‘十九线演员’,就能带着更多人在家门口追梦了。”
从舞台上的杨团长到镜头后的记录者,马良的每一步都踩着家乡的土地。他用角色致敬历史,用镜头留住当下,更用热爱编织着家乡的未来——在他心里,最好的故事,永远带着故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