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两千年流光我心依旧
——一位战国阿玉的心灵自白
![]() |
|
本报记者 翟见英
我是阿玉,一枚战国时期的白玉虎首方脐带钩。今天,我安静地躺在蔚县博物馆明亮的展柜里,周身温润。你能在我身上看见古老的匠人指尖的力度与神韵,方棱抹角间皆是慧心。钩首钩尾,两尊姿态各异的浅浮雕虎首无声对视,线条流畅如行云流风,仿佛随时会从玉中跃身而出。
我曾虎踞腰间
见证战国雄才韬略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蔚州这片土地称为代地,激荡多少风云气象。那时最有身份的人物,腰间必悬一枚如我般精美的带钩。这不仅为了束紧衣袍,更是身份、品味乃至内心气场的无声宣言。
记得那位将我佩于腰间的豪杰。他步履雄健,衣袍迎风翻飞,而我则安然扣于他宽阔的腰间。当他端坐于宏阔厅堂参与谋划,身旁哲思激荡、纵横捭阖之时,我便是他腰畔最不动声色的见证。周围人目光每每扫过,总会在我身上稍作停留——那两只虎首,仿佛无声诉说着主人胸中有猛虎盘踞,既是勇猛无畏的威慑,更是运筹帷幄的深沉韬略。虎首虽小,却凝聚着那个生气蓬勃时代特有的磅礴气象。
每当宾客踏入主人厅堂,眼光总会在我身上停留片刻。一只虎首迎客,显示出主人的威重;另一只虎首在后,悄然守护主人的尊严。每每主人俯身轻抚我的玉质身躯,那指尖的温热仿佛是同我低语,将胸中宏图徐徐展开。我深知,腰间束着我的主人,绝非庸常之辈。
我在永恒注视
联通古今时光穿梭
时光流转,尘封已久后,1988年,蔚县工商局将我郑重移交。从此,我便安居于蔚县博物馆明亮的展厅之中,端凝于展柜之内。
每日,我静静注视着眼前的风景变幻:时而遇见脸庞稚嫩的学生,痴痴凝视我身上的痕迹,眼神里既有敬畏也有探寻的光芒;时而遇上远道而来的游客,举起手中方盒将我“摄入”其中,兴奋地赞叹:“看哪,两只老虎!像不像双头蓝牙耳机?”——这话总让我不由含笑,古人今人,心思相通之处竟如此奇妙;也有被父母带着的孩童指着我说:“看,小老虎!古代人腰带上的厉害装饰哟!”那童音清脆,带着跨越时空的亲切好奇,点亮了我悠久的记忆。
我在这里,仿佛一座无声桥梁,链接着战国风云的恢宏与今日生活的鲜活。年轻脸庞在我面前停驻的每一次凝视,都像是完成了一场古今间悄然无声的心灵对话。
我仍初心如一
辉映璀璨的蔚县光华
两千多年光阴匆匆逝去,人间早已换了无数风景。而我的玉质,依旧温润如初,未曾褪色更未曾暗淡。这温润,并非顽石无觉,而是某种执着不变的秉性——如同蔚州这片土地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从未断绝过勃勃生机。
我欣慰地看见,窗外这片曾孕育了我的土地正展翅腾飞。商厦拔地而起,街上车流如织,现代生活的脉搏强劲而充满活力。更令我内心激荡的是,蔚县那份独特的文化灵魂,不仅未曾被时光磨损,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那巧夺天工、寓意吉祥的蔚县剪纸,在千家万户的窗棂上盛开艳丽;那激情四射、象征勇毅的古老打树花,依旧在节庆夜空中迸溅出如星河般炫目的光芒……这些不正是千年之前,雕琢我的工匠心中对力量、对美感、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在今日的共振回响吗?
我默默守在这里,玉石之心,光亮如新,如同蔚县文化,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闪烁着光华。两千年岁月中,我不仅记录着古人的威仪与智慧,同样照见着今日蔚州大地的繁华万象。当你来到我面前,安静凝望这一方温润白玉,那流转其中的虎首威仪与历史幽光,是否也悄然唤醒了你心中那份与古人相通的对力量、智慧与不朽之美的由衷向往?
在我身上,时间的脚步未曾磨损心灵的热忱。温润未改,初心如一——战国阿玉穿越时光的诉说,正等待着所有有心人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