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金果子”串起“甜蜜产业链”
本报记者 王宋平 通讯员 李安 蔺媛媛
盛夏七月,蔚县北水泉镇的万亩杏林迎来了最热闹的时节,金灿灿的杏子压弯了枝头,饱满圆润,在阳光下仿佛镀上了一层蜜糖。林间,果农们笑语喧哗,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翻飞,摘下颗颗“金果”。采摘、分拣、装箱、装车……一筐筐满载着丰收喜悦的鲜杏,即将启程奔赴天南海北。这小小的杏子,早已不再是普通的山果,而是乡亲们捧在手心里的“致富金豆”。
“瞧瞧这满树的木瓜杏,个大饱满的,抢鲜上市,卖相好价钱俏;稍小点的,再养上半个月,摘下来做杏干、取杏仁,一颗果子从头到尾都是宝!”北水泉镇罗家堡村村书记罗军拍着身旁粗壮的杏树感慨,“俺们村种杏子二十多年了,家家户户都有‘摇钱树’。年头顺当,靠这‘铁杆庄稼’,一户挣个五万多,稳稳当当!”
被誉为“仁用杏之乡”的蔚县,坐拥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的独特地利。这里特有的气候与沃土,孕育出品质绝佳的杏果。从六十年代末的星星点点,到如今的漫山遍野,数十年的深耕厚植,蔚县杏产业已蔚然成林、集群成势。如今,全县杏扁种植面积达62万亩,其中40万亩正值盛果期。年景丰盈时,杏仁产量可突破600万公斤,年产值高达2.28亿元。而那5万亩飘香的木瓜杏基地中,3.5万亩挂果树年产值达1.05亿元。“家家种杏树,户户有果园”——这幅生动的乡村繁荣画卷,正是蔚县农业华丽升级的最佳注脚。
蔚县的杏产业,如今已串起了一条长长的“金链子”。春天,杏花如雪,漫山遍野,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拍照打卡,吟诗作画;盛夏,杏果飘香,田间地头又成了欢乐的海洋,游客们挎着小篮,亲手采摘这份山野的甜蜜。来自北京的王女士熟练地摘下几个熟透的木瓜杏,轻轻一掰,金黄的果肉汁水丰盈,她满足地咬了一口:“嘿,就是这味儿!又甜又糯,品相还好。每年这时候我都惦记着来,自己解馋,更要给亲朋好友都带点尝尝!”这种农旅融合的模式,为古老的杏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要让“金果子”身价倍增,精深加工是核心一环。走进瑞福祥杏扁种植专业合作社,机器嗡鸣,标准化的流水线高速运转。一颗颗饱满的杏仁,经过筛选、脱衣、烘焙等多道“变身”工序,华丽转身为雪白诱人的脱衣白仁、香脆可口的椒盐杏仁……这里日均加工能力达1吨,年产200吨。
蔚县深谙产业之道,大力培育龙头,壮大合作社,建设加工园区。如今,近300家杏扁深加工企业在此汇聚,年加工能力超2万吨。它们不断创新,巧克力杏仁、咖啡杏仁、杏仁罐头等12种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这不仅彻底解决了本地及周边杏扁的销路,更让产品附加值节节攀升,牢牢夯实了“蔚县杏扁”这块金字招牌的市场竞争力。
从北水泉镇的连绵杏海,到全县60多万亩的产业基地;从游客盈门的采摘园,到机器轰鸣的现代化工厂——一颗颗金灿灿的杏子,串起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甜蜜产业链”,这山野间的“金果”,正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和人民输送着甘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