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爱点亮希望 用心铸就温暖

——张北县残疾人服务事业创新发展纪实

张家口日报 05版县域·张北 2025年07月15日

本报记者 孙琳 通讯员 孙玉婷 赵一品

清晨的阳光温暖地洒进张北县残疾人“温馨家园”的活动室里,十几名孩子正专注地拼接航模,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认真。老师轻声指导着每一个步骤,不时传来孩子们清脆的笑声。隔壁的康复训练室里,几位残疾人正在练习生活技能,他们的动作或许不够娴熟,但眼神中透着坚定。这里没有怜悯的目光,只有真诚的鼓励;没有刻意的同情,只有自然的温暖。六年来,这个600多平方米的空间,已然成为全县残疾人心中最温暖的“家”。

近年来,张北县残联始终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聚焦“普惠+特惠”服务模式,秉持“一切为了残疾人”的理念,用真心谋实策、出真招、办实事,用优质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措施,精准实施残疾人助残服务工程,用实际行动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

突出一个“实”字

建设残疾人温馨家园

2019年,一个专门为残疾人而打造的“温馨家园”开始筹备建设。2020年,“温馨家园”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残疾人“温馨家园”设施服务总面积达600多平方米,是一所集培训学习、康复服务、托养服务、文化娱乐“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服务场所。其中,有职业康复、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免费上网、心理咨询、日间照料、爱心超市、物质帮扶等21项活动内容。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这里会举办插花知识培训、中式面点培训、烹调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让残疾人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温馨家园”还设置了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站和康复训练服务站,为残疾人就近完成康复训练提供便利。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康复训练600余人次。同时,适时组织残疾人及其亲属开展“亲子互动”“快乐出行”等主题活动,让残疾人感受党和政府对残障人士的关怀和温暖,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积极人生态度。

在这里,孩子们跟着专业老师学习绘画、制作航模;文艺爱好者们编排节目,用歌声表达感恩。每一个活动,都在悄悄改变着残疾人的生活。残疾人“温馨家园”的建设,不仅使残疾人更好地享受到各项惠残服务,而且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能力,成为残疾人培训学习的“家”、康复锻炼的“家”、备受关爱的“家”。

突出一个“细”字

精心提供助残服务

残疾人工作无小事,一个细微的不到位,都有可能给残疾人本就脆弱的心灵带来伤害,因此,残疾人工作必须做到细之又细。近年来,张北县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让残疾人满意为目标,实现残疾人辅助器具“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化、个性化适配服务。特别是结合张北县农业产业现状和残疾人职业技能需求,深入开展残疾人电子商务、农业种植等技能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残疾人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张北县残联工作人员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工作标准,以精准服务让关怀落地落细。他们定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到残疾人家中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提供家庭保洁、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立足解决残疾人居家生活方面的障碍,帮助减轻残疾影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残疾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六年来,累计为残疾人适配辅具1983件,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334户,开展托养服务636人,职业技能培训454人,基本康复服务852人,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124名。

“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现在我也能靠双手赚钱了。”一位通过面点培训后参加工作的残疾人朋友这样说。在张北县,这样的转变每天都在发生。从技能培训到心理疏导,从生活照料到就业帮扶,这里的每一个暖心举措,都在诠释着“用爱点亮希望用心筑就温暖”的深刻内涵。

突出一个“准”字

精准落实惠残政策

“两项补贴”、医保、意外保险等政策和措施是残疾人的保障线、生命线,必须认真对待,精准实施。张北县残联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联合县民政局采取“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动态管理,随时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确保补贴的及时性、精准性。2025年,全县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9297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人5590人。认真落实好重残医疗保险政策,为全县重度残疾人免费缴纳医疗保险,为全县5448名重度残疾人缴纳医疗保险70余万元。对于操作困难的残疾人,动员县、乡、村三级工作者亲自上门为残疾人操作,出现遗漏及时补办、出现错误及时纠正,真正解除了残疾人看病的后顾之忧。另外,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临时救助。积极为因病、因残、因灾导致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办理临时救助。2023年以来,累计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56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5万元。

在张北县,通过“温馨家园”这一综合性服务平台以及一系列服务项目和保障性政策措施,残疾人在这里重获生活技能,残疾人家庭得到托养服务支持。从职业康复训练到心理疏导服务,从文化娱乐活动到就业创业指导,每一项服务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残疾人群体的心田。如今,走进“温馨家园”,看到的不再是迷茫无助的眼神,而是一张张洋溢着自信的笑脸;听到的不再是消极的叹息,而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些改变,不仅让残疾人实现了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跨越,更让“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绽放出温暖人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