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烽火淬炼民主之光

——沉浸式实景历史剧《察哈尔1945》焕活城市红色记忆

张家口日报 07版长城·聚焦 2025年07月10日

编者按: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张家口宣化,这座曾见证金戈铁马与民族觉醒的千年古城,将血火交织的民主建政史诗,淬炼为沉浸式实景历史剧《察哈尔1945》。

此剧如同一座连通过去与未来的时光甬道,以全感官沉浸式体验将个体命运织入历史经纬,观众触摸到的不仅是1945年的察哈尔,更是一个民族在血火中守护尊严、于抉择中锚定信仰的精神气象。此剧显然已超越一台演出,成为重构集体记忆与地域认同的文化仪式。

此间灯火,映照过往峥嵘,亦为城市未来赋魂。

本报记者 翟见英

宣化古城墙在机械装置间凌空旋转,秋雨裹挟着冲锋号角刺破长夜,察哈尔铁骑的呐喊在声场中交叠——沉浸式实景历史剧《察哈尔1945》于7月9日在宣化艺术中心剧场燃情首演。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大型辽代实景历史剧《燕云行》原班团队以破界之姿重铸城市记忆,在时光断层中掘出一座血色丰碑。

史骨艺魂再现壮阔风云

该剧以“于史有据,虚构有度”为创作圭臬,让真实史料与艺术虚构辩证统一。从《终战诏书》的无线电波震颤,到八路军雨中解放宣化城的血火洗礼,再到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召开的历史性时刻,剧中每一关键场景皆根植文献考据,高度还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建立民主政权的壮阔史诗。而战地硝烟、民众支前、政权初创的细节,均在地方档案中寻得确证,赋予剧中社会图景以真实质感。

在历史骨架之上,艺术虚构成为勾连时代与个体的情感引线。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情缘、程婉清救父牺牲等情节,以普通人视角折射家国命运,将民主政权成立的宏观历史,转化为个体可感可泣的生命体验。真实事件构筑叙事脊梁,虚构情感丰盈人性肌理,二者如经纬交织,将历史厚重感与戏剧感染力交融,实现历史逻辑与艺术张力的精密缝合。

时空折叠中艺术破界融合

该剧主创团队匠心独运,依托宣化古城墙实景搭建舞台,巧妙实现了历史场景的时空折叠。当敌军舞厅内的醉梦与八路军战前的激昂呐喊在同一空间交织呈现,形成戏剧性蒙太奇。这种空间并置手法,超越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

为突破红色叙事的固有框架,主创团队锐意创新,深挖并重组民间艺术语汇。语言上巧妙融入曲艺元素,伪警察抓壮丁桥段采用相声贯口——“甭管走街串巷卖货郎,还是弯腰驼背种地忙……”以辛辣的黑色幽默消解压迫感。舞蹈编排则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艺术美感,将民间艺术精粹巧妙融入舞蹈动作,步伐里蕴蓄着秧歌的婉转韵律,高潮处,震天的腰鼓群舞登场,红绸翻飞如烈火燎原,刚劲的鼓点与舒展的舞姿交织,渲染出胜利的磅礴氛围。音乐叙事则更富层次,王莘创作的《民主的察哈尔》被改编为气势恢宏的合唱,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个省级政权的民主强音,再现各界共商建政的历史现场,嘹亮的歌声瞬间燃情,将观众带回那个民心沸腾的年代;和平作曲的主题曲《胜利的曙光》,则将本地“爬山调”转调为昂扬的进行曲节奏,隐喻民间力量汇入革命洪流,终迎曙光。

以人性之光重释红色精神

剧中最为动人心魄的角色,莫过于伪警察署长程庆壬之女程婉清,编创组对此角色的精心设计寄寓深意。她从深闺学子到冒死传递城防图的革命者,其与青梅竹马的八路军战士柱子交织的情感,已超越儿女情长,成为革命精神传递的鲜活注脚。

当程婉清面对顽固不化的父亲,含泪高呼“爹!别再错下去了!”话音未落,却为保护父亲决然挡下致命子弹。个人亲情与家国大义的撕裂性抉择,为当代青年打开了一扇理解历史复杂性与人性幽微的深刻窗口。她弥留之际那句“我爹有错……可我不能看着他死”,突破了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这种直面人性的真诚与悲悯,告诉我们:红色精神绝非冰冷教条,而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顽强闪烁、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辉。

全感官沉浸化身历史中人

该剧颠覆传统观演关系,以全感官历史场域重构观众身份——从踏入剧场那一刻,时空已穿越至1945年的察哈尔街头:黄包车夫在身旁跑过扬尘,报童挥舞《大公报号外》擦肩叫卖,老茶摊上砖茶的清香漫入鼻腔,当伪警察的征召令突然塞进掌心,纸页触感瞬间刺穿时空屏障。

这种从视觉、听觉、嗅觉到触觉的沉浸链,将宏大历史解构为可感可触的生命现场:幕启时,敌军舞厅的旗袍魅影摇曳生姿;幕落处,腰鼓震天中民主的曙光喷薄而出。一座城的解放史诗,不再封存于教科书,而是在观众每一次呼吸与悸动中复活。当历史成为可触碰的现在,每个人都是烽火岁月的亲历者,这部剧是所有普通人的英雄叙事。

薪火相传寄寓当代启示

这部剧的价值不止于艺术层面,它还凿通了历史精神与当代新生的通道。当剧中军民以血肉开凿的民主航道,与今日张家口从军事要塞跃升冬奥名城的轨迹重叠,一条贯穿岁月的精神通道豁然显现。剧中杨森团长“打仗是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铿锵誓言,恰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中冰雪惠民的共富逻辑形成同频。此刻的剧场,已成为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场域,硝烟中的初心淬炼,正为当代城市转型注入不竭的精神钙质。

从《燕云行》到《察哈尔1945》,宣化完成了一场文化接力的壮阔叙事。前者指向草原王朝的文明密码,以辽代风云激活古城文旅基因,后者照亮烽火年代的民主曙光,以1945年的历史沸点为切口将红色记忆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文旅资产。双剧并立,共同托举这座古城在文旅融合版图上的区域辨识度。

古城墙旋转如时光齿轮,旗袍舞影与冲锋号角在硝烟中重叠,少女以生命缝合家国裂痕,80年前的民主曙光穿透剧场帷幕,照见今日观众震颤的瞳孔。当《察哈尔1945》拂去岁月的尘埃,我们终将懂得——胜利二字,是血书写的民主;新生之途,由千万普通人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