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文脉踏歌行·非遗正青春”献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报道(4)
璀璨非遗 传承有序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看张家口如何让“国保”文脉延绵不绝
![]() |
杨学东(中)在全国舞台演出晋剧《钟馗嫁妹·行路》 |
![]() |
面塑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宁作品《备茶图》 |
![]() |
蔚县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周利伟的剪纸丝绸婚服 |
编者按: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的二〇二五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
六月十二日,“燕赵风华”河北民间文艺活态展演暨“大好河山”张家口文艺精品晋省展在石家庄正定盛大启幕;六月二十一日,“万象新生燕赵瑰宝”河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唐山李明久艺术馆开幕,我市精选四十余件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作品参展……非遗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众的情感生活有着难以割舍的渊源。
张家口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蔚为大观,非遗不仅是城市文化生活的产物,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报记者 郝莹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近年来,我市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注重发挥非遗的时代价值、社会功能、创新表现和传播方式,使多彩非遗充分吸收现代元素,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让非遗文化绽放出无限魅力。
实施美学重构
张家口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非遗文化多样,集聚了一大批非遗传承人,马利就是其中之一。
马利是怀安县太平庄乡北夏家屯人,怀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年过半百的他,从事细木制作已经三十余年,是张家口市细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近日,马利的模型作品《怀安碹窑》成功入选威尼斯双年展,也是我市唯一一件入选作品。
《怀安碹窑》是马利潜心研究的成果,在一米见方的底座上,模型不用一颗螺丝、一滴胶水,不仅可以开合门窗,能够拆卸棢子,而且屋内还盘有土炕、垒有灶台,甚至窑顶处还雕刻出了排水槽。马利将成百上千个微小部件组装起来,真实再现了碹窑的艺术魅力。马利的作品以精湛技艺,生动还原了怀安碹窑独特的建筑风貌与文化内涵,将传统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不仅展现了怀安碹窑这一古老建筑形式的独特魅力,也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民居文化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在张家口,像马利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宁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精彩面塑,在一个叫《瑶池盛会》的面塑中,仅半个核桃壳内,李宁竟然放进去27个小面人,且每个小面人各有各的姿态表情,几乎令人难以置信。李宁从事面塑创作已有近三十多个年头,她将张家口的地域文化融进了小小面团中,用面塑这一民间手工艺展现着张垣大地风土人情。
从最初的签举式面塑到精品收藏面塑,再到现在融入张家口地域文化的特色面塑,李宁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想要发扬传承这一民间手工艺,赋予它文化内涵势在必行。近几年,李宁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创作与张家口当地文化相关的作品上。大境门、堡子里、康保二人台、辽墓壁画等等都成为她创作的原型。
2025年微博之夜,演员曾黎身穿7米长的非遗剪纸裙惊艳亮相。这件裙装的创意制作者是衡水悦纳百川剪纸非遗传承人李娜,非遗剪纸裙长达7米,设计上别具匠心。鲜为人知的是,这款剪纸裙装图案借鉴了蔚县剪纸艺术家任志国的作品《和谐中华》,融入龙、长城、荷花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元素,寓意非常好。
蔚县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周利伟的9.9米剪纸丝绸婚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蔚县剪纸实现了从窗棂到霓裳的文明嬗变,一代代蔚县剪纸艺人用刻刀在宣纸上精镂细琢,以丹青妙笔在点染间赋彩生辉,成就了蔚县剪纸在全国剪纸艺坛独树一帜的制作技艺和瑰丽多彩的审美风韵。
剪纸艺术的生命力就是它那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作者对家乡的热恋、对生活的向往和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还是作者长期对传统的传承和坚守才能赋予作品的独特风味。
唤醒千年之美
晋剧是古老剧种之一,有许多孤本存世,《钟馗嫁妹》就是其中之一。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4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活动中,我市华梅少年晋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杨学东入选展演,表演了他的代表作晋剧《钟馗嫁妹·行路》。
戏曲《钟馗嫁妹·行路》全剧共分六场,从别家一折开始,经洞遇、院试、荒祭、行路四折,到嫁妹一折结束,故事完整,脉络清晰,生旦对决,做舞皆优,一步一步地把蕴含在钟馗、梅瑛、杜平身上的真善美形象,完美地立在了观众的心目之中。同时,通过塑造杨国松等奸相的丑恶嘴脸,也无情地鞭挞了科场的腐朽不公。
饰演钟馗的杨学东,是张家口华梅少年晋剧团团长,有着10年从艺经历,练就了武生底子。在此剧中时而舞剑,时而喷火,时而磋步,时而墩子,唱念做打,尽显出驾驭晋剧舞台表演艺术的不同凡响。
日前,由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河北省文学艺术中心主办、张家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燕赵风华”河北民间文艺活态展演暨“大好河山”张家口文艺精品晋省展在石家庄正定盛大启幕,张垣大地的民间文艺在省城舞台绽放,诠释了“省级搭台、地市唱戏”的文化实践。
现场,蔚县秧歌《蔚州古堡是我家》的悠扬唱腔已穿透剧院穹顶:“碹窑石墙杏花雨,堡门车辙碾旧年——”真蔚县方言吟唱的“古堡是我家”声声唤醒乡愁;晋剧艺术家李萍携经典剧目《大登殿》选段唱响剧院,华服在追光下流转风华,水袖甩出惊鸿弧度,一句“十八年守寒窑”震撼观众;宣化王河湾挎鼓《好日子》,鼓槌在贺海手中化作两道流星,这位第四代传人每一次击打都将全身气力贯入牛皮鼓面,鼓点如塞外朔风般凛冽密集;万全打棍《右卫魂》,演员手持齐眉长棍登场,棍影交织成密不透风的网阵,领棍的李天明、杨宝忠棍风呼啸如金戈破空……
在全景展示张家口这片土地的非遗律动与文化底蕴时,艺术互鉴交融更加密切。我市实施“精品文化”走出去战略,应邀到北京市长安大戏院参加了“走进长安戏曲之门——京剧票友联谊会”,演出《谢瑶环》《凤还巢》等剧目;以文艺汇演、展览等形式加强乌大张三地文化的交流对接;举办“梨园携手谱华章”——京津冀名家名段演唱会、千人同跳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主题歌广场舞等活动,以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契机,以文艺创作、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树品牌、展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与城市共生共情
非遗不仅是城市文化生活的产物,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已悄然渗透到城市成长的肌理中去,与城市共生共情。
近日,“万象新生燕赵瑰宝”河北省2025年工艺美术精品展在唐山李明久艺术馆启幕,展览由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张家口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11家地市协会协办,汇集全省400余套工艺珍品。其中,张家口市精选40余件涵盖雕塑、镶嵌壁画、漆器髹饰、篆刻等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作品参展,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向世界讲述张垣大地的千年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开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而且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流行元素和生活方式,张家口文化表达上不断为非遗注入新的生存基因,打通非遗与现代消费之间连接渠道,从而引领时尚潮流。
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坐落于张家口桥西区长青路民俗风情街,该馆蕴藏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出涵盖了剪纸、青砂器、泥塑、石头画、草编、布艺等我市三十余项非遗项目、馆中共展出上万件展品。该馆以“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传承、创新、体验为主题,保护及推广中国非遗,为人们营造一种内涵、丰富、体验极致美好的生活方式。
体验馆采用静态展陈与动态制作相结合、线下参观制作与线上直播展览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交互体验式的非遗产品集中展示展销平台,带动文旅消费,并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我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游览研学基地,积极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浓厚氛围。
非遗不只是一件产品、一种技艺、一门绝活,它是融化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是让一座城市可以承载历史的文化认同。作为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非遗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更赋予了城市不同的风貌以及这种风貌背后所深藏的文化性格。今天,我们千方百计对非遗进行传承保护,就是要用生活化的手段让那些曾经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的非遗回归现代生活,让它用深厚的底蕴去涵养一座城市的文化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