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见英
京张大地之上,一把琵琶的弦音,正震颤出超越地理界限的文化共鸣,开启一场以艺术为桥、山海同频的时代实践,它承载着艺术家自觉的担当,更呼应着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时代脉搏。这场音乐会,恰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宏大叙事中的一束光,映照出文化联通地域,让共荣的未来跃然弦上。
从沙漠寄情到台湖盛典,从个体采风到众人相约奔赴——这把琵琶串起的,是京张两地心灵与审美的共鸣。京张高铁的呼啸声,早已不仅是交通提速的象征,当赵鑫怀抱琵琶往返于北京剧场与怀来沙丘,当张家口观众百里奔赴国家大剧院,这条轨道已化作文化互联互通的纽带。当艺术成为共同语言,地理的“山河之远”便化为审美的“山海之近”。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共振正从个体自觉升华为群体行动。本场音乐会特邀嘉宾赵勃楠、李扬、李根、孔繁瑞等多位北京艺术家期待来大好河山张家口打卡,艺术家从共鸣到共创,文化便从交流走向了交融。
张家口深厚多元的历史人文给予艺术家丰富的创作题材与灵思。怀来天漠的18米长绸舞,是文化转译的绝佳隐喻,赵鑫在沙丘之上舞动敦煌飞天,将丝路精神嫁接于万里茶道的历史肌理,这种创新绝非偶然:张家口的长城雄魂、草原壮阔、冰雪激情等,能为艺术家提供丰厚的文化母题;而北京的技术、人才与平台资源,则赋予其现代表达的翅膀。张家口,对于艺术家而言,这片铭刻着茶道驼铃与冬奥荣光的土地,早已不仅是采风驿站,而是艺术生命的原乡。正如赵鑫笑言:“世人道琵琶弦上说相思,我却在张家口的星空下,听见了乡音。”
当市文旅局的研学路线图与戏曲琵琶新声在京张大地上辉映,文化共兴的答卷已写满时代的和鸣,相信伴着京张高铁的呼啸穿梭,这样的时代共鸣将愈发频繁,让我们期待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