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奇钩记:一只蟾蜍驮着四神兽对话你的腰带!

张家口日报   2025-07-03  


本报记者 翟见英

在蔚州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一枚琵琶形的青铜带钩静卧如谜。乍看像个18.6厘米长的“手办”,细观却足以炸裂着整个汉代的宇宙观——青龙白虎左右护法,兽面神人持剑踏雀,头顶玄武如伞如冠,连钩纽上的蟾蜍都蹲得一脸严肃。这件1981年吕家庄汉墓出土的镂空四神人物纹青铜带钩,正用它穿越两千年的脑洞,向今天的潮玩青年发出共情暗号:“论把神话穿身上,我才是初代顶流!”

带钩?不,

这是汉代的“元宇宙穿戴”

若用现代眼光拆解这件文物,那简直是微型剧场+护身符+潮牌腰扣的超级缝合。现在让咱们聚精会神细瞅瞅,但见其中央主角头长弯角,右手叉腰左手持剑,酷似上古战神,气场拉满;左青龙盘云,右白虎啸风,脚踏朱雀展翅,头顶龟蛇合体的玄武——俨然把天文四象浓缩成“保镖天团”;圆形钩纽上趴着金蟾,既是固定腰带的支点,又暗藏招财进宝的谐音梗。

古人将其系在腰间,何止为束衣?分明是把宇宙秩序与神力加持“焊”进日常穿搭。正如《淮南子》所言:“满堂之座,视钩各异。”带钩实为身份与精神的图腾,比今天的奢侈品L o g o更硬核。

对,是蔚州,

皮带上的多元江湖

为何如此神作诞生于蔚县?答案藏在它的地理胎记里。

蔚县古称蔚州,坐拥“中华文明三岔口”称号——南接中原农耕沃土,北临草原牧歌长调,西望丝路驼铃。这里是胡汉贸易的枢纽,更是文化混搭的秀场。

这件青铜带钩的纹饰暗藏草原密码,采用北方民族钟爱的镂空铸法,龙虎纹的肌肉线条粗犷如奔马,与中原细腻的蟠螭纹迥异;神兽组合中原内核:四神体系源自中原星宿崇拜,却被赋予镇守四方的军事寓意,恰似汉代边关将士的精神盔甲;就连蟾蜍钮也充满魔性混搭,蟾蜍在草原文化象征多产,在汉地却是月宫仙兽,一枚小钮折射出信仰的“双向奔赴”。这真是商贾辐辏处,文物会跳舞,当农牧文明在蔚州大地碰撞,青铜也学会了“双语创作”。

情绪价值,

成就汉代的仪式感消费

带钩的生命力,早在汉代就写好了“爆款公式”。可拆卸结构、蟾蜍钮卡扣设计,堪称实用黑科技;其材质更透着环保小心机,青铜千年不腐,汉代工匠也许早悟到可持续时尚之真谛;将士借四神寄托“战神护体”的信念,文人以佩钩标榜君子清正的品格,不失为汉代人的仪式感消费,妥妥地将情绪价值拉满。

而今在蔚县,这份基因仍在流淌:打树花艺人把玄武星图熔进铁水飞花,剪纸非遗让青龙白虎跃上窗棂,当年轻人身着“四神国潮T恤”打卡蔚县博物馆,恰是千年纹饰的赛博转世。

一枚钩,将时间折叠成魔术,令古者与今人共情。“地上文物看蔚县”,而这枚带钩,正是地下宝藏向当代伸出的青铜之手,等待与你击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