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提升体育消费的可及性
李玉滑
据报道,日前,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印广场热闹非凡,“欢乐+”焕新体育消费季精彩开启。儿童足球交流赛、国际象棋亲子赛吸引了许多家庭;光电射击、轮滑、射箭等项目聚集了不少人气;非遗体验区的古法插花、陶埙演奏等项目让人沉浸式体验传统中式美学。不仅如此,游客们还可以跟着体旅打卡地图前往杨家坪商圈周边,完成指定游戏任务集章,以兑换博物馆门票等礼品。当地将体育赛事办进商圈,赛事经济燃了起来,文体旅融合起来,市民消费热了起来。
作为首批“全国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九龙坡区的实践可以说是当下体育消费火爆的一个缩影。体育不仅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逐步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着力提升体育消费的可及性,让老百姓更便捷地享受到体育带来的种种益处,显得尤为重要。
可及性的提升离不开健身运动消费场景的不断丰富。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等场地设施;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提供健康测评、健身指导、运动康复等服务;推动各类体育场馆开放共享,在机场、公园、购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处引入微型健身房,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运动健身;更加积极培育冰雪、马术、赛车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通过持续优化和丰富健身场景,推动群众将健身发展为日常习惯。提升可及性,离不开覆盖全民、融入日常等相关元素。用创新的服务模式、丰富的服务产品促进消费,让人民群众在强身健体中提升生活品质,在互动交流中增强幸福感。
能亲身参与丰富的体育赛事,就是可及性的鲜活体现。当前,马拉松赛事呈爆发式增长,并通过旅游、餐饮、住宿等直接消费及赞助、装备等产业链延伸,拉动城市经济发展。路跑赛事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其中,是体育消费可及性提升的表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众更关注健康,也更愿意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社交性、互动性强的赛事,可以引领全民健身热潮。“赛事+”经济效应也吸引了各地争先恐后举办马拉松赛事。体育产业是“幸福产业”,不仅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还能直接拉动相关商品和服务需求,在提振消费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也日渐成为各地文旅的“金名片”,在稳定经济增长、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贵州“村超”到江苏“苏超”,都是体育搭台、文旅唱戏,促经济发展;都是满场欢呼、满屏点赞,接地气、有人气。体育为旅游业带来了流量、丰富了业态、提升了品质。一些大型赛事的举办给城市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围绕这些遗产,各城市也打造了独特的城市名片。例如,北京将奥运场馆、赛事I P与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持续的消费场景,让“双奥之城”成为全民共享的运动生活方式载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