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芦家营乡:培强农产品品牌兴业富农

张家口日报 04版县域·康保/时事 2025年06月30日

“口里口外”部分产品

“口里口外”胡麻油、莜面装车外销

本报讯(记者 朱晨晖 通讯员 刘雅轩 高艳霞)一枚“小商标”如何带动乡村产业“快发展”?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驻康保县芦家营乡三面井村工作队帮助该村以文化为魂、以产业为骨,培强“口里口外”农产品品牌,打出“精深加工+数字营销”组合拳,让乡村“土货”变身“伴手礼”,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过去,三面井村农产品经营规模小,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能力差,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2016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驻村工作队到村后,成立了康化粮油加工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村民调优种植结构,延长粮油初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促进了村民增收。为进一步培强粮油产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经过积极跑办,2022年,驻村工作队为合作社粮油等产品成功注册了“口里口外”农产品商标,这一举措为当地村民的土特产品插上了品牌化的“金翅膀”。“自从有了‘口里口外’这个品牌,咱们村优质的胡麻油、莜麦面,外销的更好了!”三面井村村民老张高兴地说。

为了让“小商标”变为“金名片”,驻村工作队从农产品的种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精把脉、开良方”。实施种植“革命”,马铃薯基地引入智慧农业系统,亩产提升30%;致力提升农产品价值,开发莜面速食面、麻油伴手礼等6款精深加工产品,溢价率达65%;推动销售拓渠破壁,联动高校食堂定点采购,入驻京东助农专区,举办“草原味道”直播带货季,搭建起从田间到餐桌、从线下到云端的立体销售网。

此外,针对区域农业产业同质化问题,驻村工作队邀请创业培训师冯卓携“领雁创业思维”入村问诊,通过15户深度访谈、8家作坊把脉,提出“文化溢价”策略,立足张家口农牧文化融合历史,以“口里口外”品牌为容器,将草原的豪迈与农耕的细腻熔铸成产品灵魂。驻村工作队据此定制“品牌三部曲”——设计非遗级村庄图腾、注册四大品类商标、推出故事化包装,让每袋莜面都讲述长城内外的文明对话。同时,构建“专家智库+文化赋能+全链运营”新模式,将麻油、莜面、牛肉、羊肉等山村好货打造成城市市场“抢手货”。实现两年创收240万元,带动200余农户增收。

以擦亮“口里口外”品牌为契机,芦家营乡因势利导,积极谋划“品牌+”战略,建设“长城脚下农创园”,孵化10个乡村创客项目;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11项指标通过绿色认证,让“塞北品质”比肩国际标准;抢抓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机遇,打造“草原味道”主题旅游线路,让农产品销售与文旅体验双向赋能。

下一步,芦家营乡将重点围绕特色农牧产业升级延链,持续增加试点村,鼓励农户增加胡麻、莜麦等种植量,推行规模化畜牧养殖,为“口里口外”品牌提供优质初级农产品,持续扩大品牌效益,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