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新青年
大山深处的光伏卫士
![]() |
|
本报记者 刘昶 通讯员 武世平
【人物名片】
宣化富民新能源光伏运维团队
在距宣化城区40多公里的王家湾乡水磨沟村,千亩光伏矩阵如蓝色海洋般铺展在群山之间。这里,有一支8人组成的特殊“追光部队”——宣化富民新能源光伏运维团队,他们用七年如一日的坚守,将烈日转化为照亮万家的绿色电能。
“当时这里全是荒山,连路都没有。”6月24日,富民新能源经理赵鹏飞站在温家窑30兆瓦光伏电站前回忆道。2017年,团队仅用两个月便完成从选址到并网的奇迹,如今这条蜿蜒的山路,正是他们用脚步丈量出的“追光之路”。
目前,富民新能源光伏项目分为分布式光伏电站和集中式光伏电站。在这座集中式光伏电站,8名运维工作人员,四人一组,每三天倒班,这期间24小时坚守岗位,随时应对突发情况。他们当中,有的在这里工作已经七年,短的也有三年,不仅要适应枯燥的生活,还要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
当日上午,室外气温高达30℃。开闭站的运维人员早会结束后,再次来到中控室,时刻紧盯监控系统,通过面前的大屏实时监测这里所有的光伏设备状态。当发现设备故障报警时立即标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配后,驱车开始维护工作,并对光伏组件、一次仓的低压侧等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此时,山顶烈日与设备金属表面形成“双重烤验”,运维人员在“烤”验中,为设备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他们笑称后背的汗渍是独特的“勋章”。“为保障设备运行稳定,我们要求除极端天气外,常规修复控制两个小时内完成,大型检修操作控制到一天之内完成。”赵鹏飞说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运维人员的日常,每天设备巡检、巡视、维修和技术监督……涉及多个方面工作内容,即使回到开闭站后,他们仍不能立刻休息,还需要继续数据比对、总结故障问题、商讨处理方法,为今后工作总结经验。同时,日常还需要对开闭站内继电保护室、一次高压室等设施进行检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安全,肩负着保供的责任,每一度电都承载着绿色承诺。”看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板,赵鹏飞脸上满是欣慰。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坚守,电站运维效率持续提升。通过精细化管理减少停机时间,按时清洗面板以提升光吸收率,发电量相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至10%;利用无人机加A I识别故障的技术手段,响应速度加快了50%,推动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宣化富民新能源运维的集中式电站累计发电2026.52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21%;所辖48个村级电站共发电1146.9356万千瓦时,增幅4.79%;屋顶分布式项目发电78.3983万千瓦时,增长1.5%。这背后不仅体现了科技与管理的进步,更让众多农村建档立卡户实现增收,成为真正的“阳光增收”工程。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降临,这群戴着安全帽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大山深处,这些现代“夸父”追逐的不再是太阳,而是用匠心和科技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构筑着保障网,光伏运维人员远离城市的繁华,执着坚守在光伏电站的工作岗位上,让光伏之光,照亮宣化大地,温暖千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