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农民增收有胜“蒜”
——在涿鹿县张家堡镇
本报记者 王棣 通讯员 孙小涵 郭颖晖
盛夏时节,涿鹿县张家堡镇张庄村紫皮大蒜种植基地里,成片的大蒜苗郁郁葱葱,已经进入收获期。走进田间,几名种植户正忙着采挖、修剪、装运大蒜,一把把沾着泥土的新鲜大蒜码放在田埂上,空气中飘散着浓郁的蒜香。
张庄村种植大蒜历史悠久,这里产出的紫皮大蒜蒜瓣肥大,脆嫩多汁,气味浓郁,广受市场青睐。种植户武登根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不到三亩紫皮大蒜,每亩大蒜除去蒜种、肥料、浇水、人工等支出能有6000—7000元的收入,种完大蒜还能再种一季白菜,每亩地总收入能达到一万元左右。“近几年咱们涿鹿紫皮大蒜的名气越来越大,销路也越来越好,今年我又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四亩多,大蒜长得不错,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武登根面露喜色。涿鹿县紫皮大蒜产区主要集中在张家堡镇、东小庄镇、涿鹿镇三镇,涉及近20个村庄,全县大蒜种植面积1500亩,年产约1500吨。得益于当地适宜大蒜生长的自然条件和全程无公害的种植方式,品质上乘的涿鹿紫皮大蒜在2021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随着紫皮大蒜知名度持续走高,涿鹿县把增收重点放在“胜蒜”上。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推进紫皮大蒜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产品畅销京津等地。“我们推出了‘武小蒜’品牌,通过集中收购、整体包装、扩展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每亩大蒜产值可突破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涿鹿县泽鸿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武海舰告诉记者。而在涿鹿紫皮大蒜种植重点乡镇——张家堡镇,正积极对接大蒜深加工企业,计划通过发展大蒜素、紫皮蒜酱、即食蒜粒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大蒜利用价值和产品价格,促进农户增收。“我们将借助河北省农产品追溯与网格化提升县项目,加强与新发地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盒马鲜生等连锁超市的联系,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同时开展线上销售,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拓宽产品销路。”张家堡镇副镇长杨楠说。
在市场端发力的同时,涿鹿县不断加强保障端建设,持续完善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配套建设,通过“小蒜头”拨动产业“金蒜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