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文脉踏歌行·非遗正青春”献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报道(3)
长城纽带 见证古今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看张家口如何让“国保”文脉延绵不绝
![]() |
崇礼东山长城 |
![]() |
赤城独石口长城 马胜利 摄 |
![]() |
青边口长城 武世平 摄 |
![]() |
怀来样边长城 |
![]() |
怀来水头长城 吕富荣 摄 |
编者按:张家口这座城市与长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关系。这里汇聚了从赵、燕、秦、汉、北魏、北齐,到唐、金、明等各代在两千余年时间里修筑的各种长城,至今尚有历代长城遗址一千三百余公里,由此张家口得到“历代长城博物馆”之美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相对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多代长城像群龙聚会一样的奇观。由于战国以来,历代先人在这里共同筑起了长城,才确定了张家口区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及重要性。历代长城确定了张家口的军事战略地位,使张家口成为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
在张家口,长城成为生活,长城成为文化,渗入这片土地和人心。
只要天气晴好,无论身在城乡,推开你家窗户,极目远眺,往往可以依稀看见蜿蜒的长城,或是一线排开连绵不绝的烽火台……
这里便是张家口。
一条维系长城内外不同文明的纽带
“长城之筑,始于战国。”
公元前300年,赵国赵武灵王为防止北方草原民族林胡、楼烦的南侵,“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代”正在今天蔚县境内。由此开张家口筑长城之先河。
不久,“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其目的则是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东胡的南侵。“造阳”即今张家口境内。
因为孟姜女那感天动地的千古一哭,秦始皇这个修长城大明星的英名便随风远播。统一中原后的秦始皇,为防止北方匈奴、东胡的南向掳掠,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绵延万里。在张家口,则是把赵武灵王修筑的赵北长城与燕国修的燕北长城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北方边防大屏障的重要一段。
由此,中原王朝在防备北方草原民族“南下牧马”的过程中,一朝接过一朝的班,一段接着一段地修长城,北魏、北齐、金如是,大汉、大唐、大明亦如是。且规模越来越大,城高堡密,长时不辍。
然而,长城也不是万能的,也未能让统治者完全高枕无忧。仅在大明一朝,蒙元军队就越过长城打到居庸关64次,可谓狼烟滚滚,战火连绵。而发生在1449年8月的“土木之变”,更是让几十万明军全军覆没在长城脚下,明英宗被俘,大明国力严重削弱。
为了继续修长城,仅大明一朝,就在张家口境内分三次大规模修筑长城达600余公里。质量最好,防御功能也最全。于险要处设关隘,内外高峻开阔处立烽火台,骑城墙布敌台、敌楼。长城内侧战略要地建卫城,冲要之地建千户所城、军堡,驻扎部队。居民点亦筑堡自卫。而从防御纵深看,亦是既有内长城,又有外长城,甚至有二道边、三道边的。层层设防,自成体系,让长城成为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之一。
由于守城御敌作用明显,直到清代,人们还在修修补补,甚至局部筑新,致使我市所属区县都有长城及其附属建筑的遗存。从绵延的城墙到高耸的敌楼,从险要的关隘到遥望的烽燧,推窗即见长城就真的不是一句太过夸张的修辞了。
长城是盾牌,这是修筑之本意,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其实,长城还是一条维系长城内外不同文明的纽带。
明清时期,长城沿线马市贸易的兴起和发展,让张家口一度成为马市的重要场所。张家口由戍堡到马市再到商城的发展轨迹,这一史实,正说明了长城还是一条维系长城内外不同文明的纽带。正是因为长城的存在,才维持了边疆的稳定,才为民族间的交往和贸易创造了安宁、和谐的条件,并最终使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有了交换,乃至交融的平台。
张家口占河北省长城长度一半还多
张家口不仅有长城,而且是长城修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长城的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制在这里最为丰富,长城及其长城附属物遍布全市各县区,因此张家口被称为“历代长城博物馆”。
在张家口3.68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万里长城从东部燕山山脉逶迤而来,蜿娗到西部的大马群山,最后消失在内蒙古阴山山脉,将张家口分割为,坝上和坝下截然不同的农、牧业生态区。
为什么张家口被称为万里长城博物馆?
因为,张家口长城最长,张家口长城不算叠压部分,总长约1500公里,占河北省长城长度的一半还多,占全国长城总长的六分之一;建筑长城的朝代最多,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八个朝代,在张家口修筑了长城;年代最久,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修筑长城,张家口境内修筑于周赧王时期的赵长城、燕长城,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和建筑年代最早的古长城。
密度最大,张家口境内东西方向长城有四道分布,在赤城、崇礼、张北、沽源四县交界的桦皮岭一带,长城纵横交错,层峦密布,堪称奇观;形制最多,在长城的所有建筑形制、建筑样式中,凡是其他地区有的张家口全有;距京畿最近,位于怀来境内的宣府内长城和昌镇长城,与北京咫尺之遥,是“九边”距北京最近的长城。
影响最广,发生于1449年8月的“土木之变”,明英宗皇帝被俘,震惊全国,而怀来、土木和张家口长城广传天下;叠压最多,张家口的长城大部分是在故长城的基础上缮修,在坝头一线,有些长城是五个朝代的长城相互叠压;开展边贸最活跃,从汉置榷场、明朝开市、到张库大道鼎盛时期,张家口曾经是全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长城上最早开门在张家口,长城自古设关、防口、不留门,不仅如此,就连长城沿线的城堡也都不开北门。开于清朝顺治元年的大境门,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张家口曾经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最罕见的唐长城在张家口,史籍中很少记录,中国最强大的王朝居然也修筑了长城;涉及的县区最多,张家口市除阳原、下花园外,其他县区都有长城分布,若把城堡、墩台、驿站等作为长城的组成部分,张家口长城则几乎无处不有;古城堡最多,仅明朝在长城内侧所修建并列入军事编制的镇城、卫城、堡城就有69个……两千多年的光阴里,长城的故事从“塞上畿围”讲到雄关锁钥,一路至今。
全省首创实施四级长城保护段长制
2024年9月,我市出台《张家口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市在长城保护管理方面第一次出台地方性配套法规,并在全省首创实施四级长城保护段长制。
我市是全国长城修筑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我市在长城保护管理方面面临着缺少预算、专职巡查人员较少等问题。
《办法》明确了长城保护经费的来源和使用范围,解决了我市现在长城保护工作中管理职责分工不清及长城周边的开发建设无序等问题。同时,《办法》适用于市域内长城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及监督管理,包括长城的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及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
值得一提的是,《办法》首次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四级长城保护段长制度,要求分级分段设立长城段长,履行相应长城保护管理责任,将市域内1300余公里的长城遗迹全部纳入保护监管之中,实现长城保护全覆盖。
“四级长城保护段长制度在全省是首创,通过分段式责任制管理,长城的保护和开发将在有序、科学的环境下进行。”张家口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办法》要求建立长城保护巡查制度。市、县(区)、乡(镇)长城保护管理机构对辖区内的长城资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保护巡查。
此外,《办法》要求长城所在地县(区)应当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承担长城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城保护综合协调机制。文物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长城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当地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辖区内长城保护管理工作。长城沿线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方式,向村(居)民宣传普及长城保护知识,组织动员村(居)民开展长城保护活动。其他相关部门也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长城保护工作。
在保护长城的同时,如何弘扬长城文化,开发好长城文旅资源?《办法》明确了保护长城遗迹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长城周边的开发建设必须注重与长城历史风貌的一致性,城市规划和周边建设必须事先征求各级文物部门意见方可实施或建设。
大境门有“万里长城第一门”之称,是长城线上的重要关口。“大境门在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复了大境门城台、西境门、大境门东西两侧城墙和敌台,建设了明德口街。”我市长城保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大境门,定位“长城脚下、天路旁边、市区近郊”的万全右卫城同样焕发新光彩。
如今,古老的长城之上,烽火狼烟不再,曾经的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也已退却,但先人留下的这一世界建筑史、军事史上的伟大工程依然延绵矗立,转化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诉说着张家口厚重的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