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农业现代化 怀安别样好
![]() |
|
![]() |
|
![]() |
|
![]() |
|
本报记者 郝大钊 通讯员 高景山
夏日时节,行走在怀安县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在河北垣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园区里,数字化系统精准把控水肥供给;张家口际源食用菌有限公司赤松茸种植区,“菌中之王”赤松茸长势喜人;牧多利养殖基地现场,建设场景一派火热……这幅生机盎然的农业画卷,正是怀安县助力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特色农牧持续做优
走进位于左卫镇东房子村的草莓种植基地,大棚里颗颗草莓点缀在一片翠绿之中,分外好看。据了解,预计每个大棚年收入可达7万多元。在怀安县,得益于特色农牧业的持续发展,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从“土里刨食”到“土里生金”的转变。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怀安县下大力气对农业种植结构和种植模式进行改革,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该县坚持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扎实推动“两改一提”,加快实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不断扩大绿色蔬菜、甜糯玉米、肉羊养殖等优势农产品种养殖规模。培育垣瑞高标准恒温蔬菜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推动怀安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年内新增设施农业1312亩。推动企美有机创新食品产业园和油料、饲料基地建设,助力企美与北京农科院的芦笋种业、兆然种业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种子新品种培育试验推广”项目合作。完善特色产业链条,实施特色传统豆制品、肉羊生猪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等子项目6个,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带动30余家肉制品等特色农产品企业和合作社共同发展,实现试点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15%以上,特色种养加工产业产值增加2亿元以上。
同时,怀安县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施玉米数字化智能化种植、肉羊黑猪数字化养殖等子项目4个,有效推动全县特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立全程物联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大幅提升鲜食玉米和肉类产品产量品质。
设施农业量质齐升
走进位于柴沟堡镇刘家窑村的河北垣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园区,只见满目绿意之间点缀着星罗棋布般的各类传感器,但偌大的园区内却没有见到多少工人。“我们依托数字赋能,对传统种植业实行数智化生产。”公司负责人介绍,如今数字技术已渗透到生产的各环节。各式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空气温湿度等关键环境数据并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精准调控灌溉、施肥与通风设备,确保农作物生长在最佳环境中。“以我们种植的圣女果为例,通过数字化系统精准把控水肥供给,圣女果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了30%,果实甜度与色泽也更胜一筹。”
设施农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怀安县有关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建立合作,开展富锶农产品检测评估、品种筛选和标准控制,年内打造1至2个富锶产品品牌。引进企美有机产业集团,推动有机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加工产业园等项目,积极谋划2025年有机产业发展大会,着力打造全省领先的有机产业示范区;提升种植产业化水平,实施国家玉米单产能力提升、杂交黍子繁育制种等项目,持续提升全县种植能力和水平。实施酸枣种植示范项目,探索冷凉地区酸枣种植经验,全县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实施高标准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引进中化先正达集团,开展农业智慧化种植,搭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和水肥精准调控数字化平台,覆盖4600亩玉米种植,持续提升种植效率和质量。
“羊”帆起航促振兴
今年1月11日,怀安羊肉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随着怀安羊肉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将进一步吸引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加速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从业者分享更多产业红利,更有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高品质的需求,为怀安乡村振兴培育“王牌”,为河北羊业转型升级“打样”。
近年来,怀安县通过改变种养结构、改进种养模式、提升生产质效,持续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肉羊养殖场(户)1800余户,全年肉羊饲养量60万只左右,年出栏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0余户,规模屠宰加工企业6家,全年肉羊屠宰量近100万只,约占全市屠宰量的1/3。怀安已发展成为张家口肉羊屠宰中心、河北省四大羊肉屠宰基地之一。
工作中,怀安县利用改革试点项目牵引赋能作用,在屠宰加工肉羊100万只基础上,以打造全市肉羊养殖屠宰中心为目标,聚力打造“一县一品”。提升科学繁育水平,建设数字化养殖管理和追溯系统,实现喂养、育肥、疫苗接种等全饲养过程数字化溯源和数据分析,有效覆盖40万只肉羊养殖规模。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建立合作,健全完善怀安肉羊养殖标准;提升肉类产品深加工能力,推动三联、宏都等屠宰企业改造升级肉羊屠宰生产线,全年累计销售精细分割产品2亿多元。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建立合作,推出羊肉制品、预制菜等高端产品,全面提升肉类加工产品附加值。
林下生“金”助增收
走进位于怀安县金沙滩林场的德源农场赤松茸种植区,只见一行行铺着基料的地垄整齐划一,菌香透过泥土扑鼻而来,一朵朵“红伞伞”也从中探出头来,圆润饱满,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在地垄间,轻轻扭动赤松茸根部,细心地将成熟的新鲜赤松茸摘下,整齐地码放在篮子里,一筐筐鲜嫩的菌菇从棚内运送出来进行分拣和称重。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他们在金沙滩林场试种赤松茸近百亩并获得成功。今年他们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亩,品种也从单一的赤松茸向多种食用菌拓展。
近年来,怀安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让“沉睡”的林地资源焕发出勃勃生机,把绿水青山变成了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该县大力推广“林粮模式”和“林药模式”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等相结合,通过林下种菌、临夏养鸡、林下种草等多种模式,积极推广发展林下经济。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种养大户在林下搞作业、搞项目、搞创收,真正把林下产业搞成深加工、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面积3万亩,年产值达800万元,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农业人口达5000人。该县还利用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拓宽销售渠道,让林下经济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