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医药守护“她”的生命花园

张家口日报 07版通讯员园地 2025年06月25日

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刘莉莉正在接诊患者

通讯员 闫旭阁

中国中医药以多元方式调理、养护女性生殖健康,关注气血脏腑、调体质、强体魄,助力女性绽放生命精彩。女性常见问题如何进行中医药调理?用哪些中医药特色疗法守护“她”健康?如何做好日常护养“治未病”?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刘莉莉为大家详细解答。

生殖健康与“气血脏腑”的渊源。中医认为,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化血;肝主疏泄,调畅气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肾虚、肝郁、脾虚,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异常等问题。如长期压力大导致肝郁气滞,可能引发乳腺增生或月经紊乱;脾虚气血不足,会影响卵子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

女性常见问题的中医药调理

月经不调:从“气血”找根源

血虚型: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伴头晕乏力。可食用当归黄芪乌鸡汤(当归10g、黄芪15g、乌鸡半只),当归养血活血,黄芪补气升阳,气血双补改善经量。

气滞血瘀型:经前乳房胀痛、经血有血块,可用玫瑰花茶(玫瑰花6g、陈皮5g)代茶饮,玫瑰花疏肝解郁,陈皮理气化痰,缓解气滞血瘀。

痛经:温经散寒是关键

中医将痛经分为“实证”和“虚证”。寒湿凝滞型痛经(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可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配合生姜红糖茶(生姜3片、红糖15g煮水),温经散寒;若为气血虚弱型,可服用八珍益母丸,以八珍汤(四物汤+四君子汤)补气血、调冲任。

多囊卵巢综合征:痰瘀同治调体质

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肥胖、多毛、闭经,中医认为多与“痰湿瘀阻”相关。调理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为主,可用苍附导痰丸合桃红四物汤(苍术、香附、桃仁、红花等),同时配合饮食调理:冬瓜荷叶粥(冬瓜200g、荷叶1张)祛湿消脂,辅助改善胰岛素抵抗。

中医药特色疗法守护“她”健康

针灸疗法:针刺三阴交(肝脾肾三经交汇)、足三里(健脾益气)、血海(养血活血),可调节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艾灸子宫穴、命门穴,温肾暖宫,适合宫寒不孕者。

中药灌肠:针对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粘连,以红藤、败酱草、丹参等中药煎剂保留灌肠,药物直达病灶,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减少盆腔粘连。

食疗药膳:枸杞山药粥(枸杞15g、山药30g、粳米100g)健脾补肾,适合卵巢功能减退者;黑芝麻核桃粉(黑芝麻200g、核桃100g打粉)每日冲服,补肝肾、益精血,延缓衰老。

中医教你日常护养“治未病”

起居有常: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中医认为“子时(23:00-1:00)养肾”,充足睡眠可固护肾气;经期忌食生冷,可用暖水袋敷小腹保暖。

运动养生:瑜伽“蝴蝶式”(坐姿屈膝,脚掌相对开合)可拉伸盆腔,促进血液循环;快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增强气血代谢。

医生提醒,中西医结合更精准,若出现持续月经紊乱、不明原因腹痛、不孕等问题,建议及时就医,结合西医妇科检查(如激素六项、B超)明确病因,联合中医药调理,两者结合方能更全面守护生殖健康。

女性的生殖系统如一株娇嫩的花朵,需以气血浇灌、脏腑滋养。中医药从整体调理入手,不仅改善症状,更注重体质的平衡,让“她”的生命花园始终绽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