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一椒引领”到“多元共舞”
——崇礼区打造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 |
崇河农业产业园。武殿森 韩龙生 张振梅 左志强 摄 |
本报记者 韩文涛 通讯员 侯逸飞 周大伟
初夏,走进崇礼的乡村田间,智能温控大棚里红艳的草莓散发甜香,恒温菇房中滑子菇如伞绽放,连片大棚中饱满艳丽的彩椒缀满枝头……这片以冰雪闻名的土地,如今正通过“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打造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作为河北省首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区,崇礼已构建彩椒引领、菌菇增效、果蔬补充的多元产业格局。其中“崇礼彩椒”202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4年总产值突破4亿元,每公斤单价最高达40元。石嘴子乡的2个“亿元村”年产量达1.2亿斤,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国。
“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农业优势,我们种植的彩椒抗寒性强、货架期长。尤其近几年,得益于三模覆盖、水肥一体化、棚内喷灌等一些先进技术,彩椒可以早栽一个月,晚收一个半月,平均每亩可以增产两到三千斤。”万家乐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6个乡镇33个行政村发展彩椒产业,户均增收超万元,彩椒种植不仅充实了“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为了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崇礼区不断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技术投入,以彩椒种植为引领,带动其他农产品种植,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价值提升。
走进崇河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光伏大棚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菊花、蘑菇等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为菊花茶、蘑菇干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价值提升2倍以上。企业以“五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市场化)为发展理念,打造了从育种育苗、种植到生产加工、休闲采摘的完整闭环,实现“四季不闲地、全年有产业”的现代农业格局。
石嘴子乡食用菌全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年产5000万棒滑子菇的菌棒生产线、废棒加工有机肥生产线不停地运转着。这里是集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区,2024年园区以滑子菇和小黑平菇、大球盖菇为主要品种,引进榆黄菇、双孢菇等实验种植食用菌品种6个,年产量300万斤以上,产值约650万元。同时,上三道河村、南地村等采摘基地整合草莓、番茄、樱桃等近30个特色品种,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采摘,年产值突破330万元,有效推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此外,在张家口五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一颗颗饱满的藜麦经过粉碎、搅拌、膨化、烘干、研磨等程序,成为备受消费者追捧的藜麦代餐粉;在石窑子乡时来耘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辣椒成熟时,一部分鲜椒走鲜椒市场,发往上海、重庆等地,一部分用于做成油泼辣子、香菇酱、牛肉酱、蒜蓉酱……在科技赋能下,崇礼农业正从传统种植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一条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加工、从种植到旅游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