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新青年
炽热坚守乡村讲台
![]() |
任丹丹跟孩子们在一起。古强 摄 |
本报记者 忻贵敏
【人物名片】
任丹丹:尚义县大青沟镇中心小学老师
2012年,大学毕业的任丹丹到尚义县八道沟镇中心小学任教,担任起数学学科教学。
四年级的数学教学,需要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感知,激发学习兴趣。任丹丹动手制作了各种教具,用生活中的小物件演绎着加减乘除的奥秘,受到学生们的喜欢。
每到课间,任丹丹身边总围绕着叽叽喳喳的学生,有的向她请教问题,有的向她展示手工作品,偶尔她也会同孩子们做游戏。在孩子们的心里,任丹丹不仅是老师,更是知心大姐姐。
后来,任丹丹又兼任了语文、英语学科的教学。那段时间,任丹丹白天没课时去各个教室听课,学习学科教学特点,晚上在网上找各种教学视频,最短时间内把语文、英语的教学体系建立起来。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任丹丹都很感慨,仿佛又经历了一次高三生活。
除了教学工作上的挑战,每天晚上的查寝也让她不能掉以轻心。大部分孩子住宿,孩子们年龄小容易感冒发烧,一旦发现就得马上就医,由老师送往镇上的诊所或卫生院。老师们要陪孩子们输液,往往熬了一夜后第二天继续上课。
身在异乡,生活上也有诸多不便。一次,任丹丹家里突发急事,需要立即归家。任丹丹回忆,从校门口到国道路口有将近6公里的乡道,平时前往国道乘大巴车,需要搭乘老乡们的三轮车、拖拉机。可是当天,她在校门口等了许久都没有顺风车,无奈只能拖着行李箱硬生生走到国道路口,又在寒风中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等到客运大巴,几经转乘才回到家。
为什么愿意留在乡村任教?任丹丹也曾迷茫过,但孩子们的纯真与热情一次次打动着她。
“看到孩子们从学习成绩和身体不断成长,我常常感到满满的荣誉感,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孩子的持续关注,让内心的责任感一直放不下。”任丹丹介绍,班上一个小女孩,一段时间功课表现得很不理想,也不爱说话,跟同学之间也不交流。她跟家长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孩子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任丹丹觉得留守儿童更应多加关注,于是在跟家长沟通后,决定利用放学时间再给孩子“开小灶”。通过深入接触,任丹丹春风化雨般的教导方式,让这个孩子一点点打开了心扉,跟同学跟老师开始交流了,学业上也有了起色。
2024年6月,随着这一届学生毕业,八道沟镇中心小学也随着农村小规模学校整合的浪潮落下帷幕。任丹丹服从安排来到大青沟镇中心小学任教,继续扎根乡村,以满腔赤诚与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