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宣钢馒头”老味道迎来新“食”尚

张家口日报 02版要闻 2025年05月11日

本报记者 杜宏锦 通讯员 谢敬

每天上午11点,张宣科技主食工坊门前便早早排起长龙。推开玻璃门,浓郁的面香瞬间唤醒味蕾记忆:戗面大馒头冒着腾腾热气,十余种花样面点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造型精美的喜馍、寿桃和憨态可掬的卡通花馍,将传统面食升华为可食用的艺术品。

专门来购买大馒头的市民李女士说:“‘宣钢馒头’是老肥兑碱、戗面揉制,是我们好几代宣钢人离不开的美味。”

北方人爱吃馒头,细腻有嚼劲的“宣钢馒头”成了宣钢人乃至宣化人的记忆缱绻。时代在发展,河钢宣钢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于2021年7月创立张宣科技主食工坊。

为打造“宣钢”面食品牌,实现内部主食产品走向市场,张宣科技主食工坊门店负责人张春红深入北京、山东等地调研,攻关全流程标准化、精细化。在全面摸底张家口和宣化市场后,确定以戗面馒头为拳头产品的发展策略。

当年年底,以“宣钢”元素装饰的创始店开业即热销,店门口排队“长龙”成为城市新风景。创新开发的爆款主食品种不仅填补了张宣地区市场空白,还极大释放了百年宣钢积淀的品牌价值,成为区域主食标杆。

得到市场初步认可后,工坊又瞄准了中高端产品创新,成立面食研发团队,钻研花馍制作工艺。花馍制作工序复杂,需22道工序、耗时4小时。团队零基础起步,通过网络自学,反复实验攻克果蔬汁配比、造型揉捏、蒸制温度控制等难题。

首推“寿桃”花馍后,团队推出“金榜题名”“月满中秋”等系列花馍,将传统面食与文化结合,成为节日市场亮点,为品牌开拓新增长极。

为了留住“老食堂的麦香”,店长张春红带领研发团队再次出发,在山东找到优质小麦,搭建专供渠道,确保面粉品质。在精选食材与匠心工艺结合下——软糯醇香的招牌豆包,营养健康的红糖枣花馒头,暄软温绵的手工千层馒头一度限购,体现“蒸”功夫的主题花馍让主食工坊变成了艺术厨房。

不仅如此,工坊还凭借过硬品质,将“宣钢”馒头端上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餐桌,让“钢城味道”走向世界舞台。

2023年,张宣科技行政服务中心引进先进生产线,实现拳头产品标准化量产。同时,工坊积极拓展线上渠道,通过平台直播,展示产品工艺,在线上线下掀起“食”尚潮。

蒸笼一开,幸福扑面而来。如今,宣钢主食工坊还在推陈出新,让传统面点紧跟时代潮流。可以说,宣钢面食不只是一门手艺、一份记忆,更寄托了古城人心中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景和无尽期盼——这或许正是百年钢企跨界转型最动人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