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散文选萃

希望之光绽华彩

张家口日报 07版长城·作品 2025年05月08日

武世平

在碧空澄澈、微风轻拂的午后,我悠然漫步于燕山脚下。眼前这片广袤的光伏新能源基地,似一部宏大史诗,于天地间缓缓铺展,令我心潮涌动,思绪纷飞。

曾几何时,此地因山高路远、土地贫瘠、交通不畅,深陷特困泥淖,是燕山至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版图的一部分。多年来,党和政府帮扶不断,然而基础条件薄弱,希望的星火难成燎原之势,山区人民在贫困阴影中长久徘徊。

但变革的曙光终至。几年前,当地政府响应国家号召,打响精准扶贫战役。宣化区在推进对接帮扶、异地搬迁时,独具慧眼开启光伏扶贫之路,让光与电交织成动人乐章,将这片革命热土化作绿色能源新摇篮。

瞧,那太阳如永恒炽热的舞者,以金色指尖轻抚大地。昔日贫瘠土地上,太阳能电池板如千军万马整齐列阵,以虔诚姿态承接上天恩赐,源源不断孕育绿色能量。在乡村振兴征程与时代浪潮中,光伏新能源如璀璨新星,冉冉升起,绽放华光。

光伏新能源,象征清洁与可再生,不仅是工业化结晶,更是人类应对能源与环境挑战的智慧抉择。置身这片“方阵”,凝视光芒耀眼的光伏板,似“勇士”披坚执锐,敬意油然而生。

光伏项目建设充满艰辛挑战。从初冬寒风到数九寒冬,建设者们顶风冒雪,在冰冷土地上重复搬运、下料、安装、焊接等工作。每颗螺丝、每根电线、每个步骤,都凝聚专注、精心与精准。他们双手冻僵仍坚定安装,脸冻红仍坚持调试,脚冻麻仍精心设计、严格执行。开山探路显勇气,把握关键环节考验技术人员耐心与认真,他们以心血汗水誓将荒山变宝山。

管理光伏新能源同样不易。并网发电后,需持续监控其稳定运行。夏日酷热,一旦出现故障管理者便顶着烈日,汗流浃背穿梭光伏阵列,仔细检查发烫的光伏板,不放过任何细节。汗水湿透衣衫,阳光晒黑肌肤,一个个目光却始终专注坚定。

正是这群无畏艰难之人,用坚持与付出,让光伏新能源在乡村落地生根,在穷乡僻壤建功立业,使这些光伏板不再冰冷,而是成为乡村振兴希望中的熠熠星光。

步入这片“蓝色海洋”,我仿若踏入未来一角。电池板整齐排列,每片表面反射光芒都似秘密花园,正在悄然孕育着能量果实。它们面向太阳,尽情沐浴着阳光,也存满了对光明的依恋。细看其构造,无数太阳能电池片如一个个小型发动机,无声地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其蕴含着无穷力量点亮了万家灯火;电缆与控制系统穿插其间,如神经血脉连接着电池板与电流;金属架座如巨手,稳稳托起电池板助它们与太阳对话、与宇宙交流。

这片土地变化惊人,昔日荒芜寂寥如今却是生机盎然。这里,每缕阳光都书写着绿色能源的未来,每片光伏板都诉说着对蓝天碧水的向往。这是温和坚定的工业革命,更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从容勇毅的历史性跨越,更是以高科技拥抱可持续未来将梦想化为了现实。

光伏新能源,是现代科技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它不占用过多的土地,也无噪音污染,能与风共舞、与阳光为友、与山水相依,且形成了最美的互补共守一方水土。

如今,光伏新能源为王家湾老区人民带来经济增长,也助力全区贫困户脱贫增收,实现了光伏收益全覆盖。未来,期待在其照耀下,“幽幽青山映朝阳,光伏照亮致富路”的画卷在革命老区、乡村旷野乃至祖国各地徐徐展开,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