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卫城古韵探馆藏
![]() |
|
陶为民
初夏的张家口万全区,微风轻抚,踏入万全右卫城的那一刻,历史的厚重感便扑面而来。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军事卫城,曾是明代“九边重镇”的核心节点,被誉为“京西第一卫”,如今更因长城卫所博物馆的存在,成为探秘明代军事文化与民族交融的绝佳窗口。
卫城古韵穿越六百年的时空。穿过万全右卫城斑驳的城门,仿佛步入一幅泛黄的画卷。城墙上的砖石虽已风化,却依稀可见当年的雄浑气势。导游介绍,卫城的设计深谙军事防御之道,“万全”之名源于明王朝对此地“万无一失”的战略期许。漫步城中,街巷格局仍保留明代原貌,偶见几处老宅院墙上的雕花纹饰,诉说着军民共生的生活痕迹。
博物馆探秘卫所文化的立体画卷。长城卫所博物馆坐落在卫城一隅,是全国唯一以长城卫所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地形沙盘,清晰地勾勒出明代长城的防御体系与万全右卫“北控草原、南卫京畿”的战略地位。
第一展厅铁血边关。展厅以“长城雄踞”为主题,通过复原的烽火台模型、锈迹斑斑的刀剑盔甲,再现了明代边军的戍守场景。最令人震撼的是一架高耸的攻城云梯,其木质结构虽已斑驳,却仍能想象当年士兵攀援而上的惊险。展板上的“烽火传递预警”3D动态演示,生动展现了古代军情传递的智慧,引得游客驻足惊叹。
第二展厅军民共生。这里聚焦卫所制度的细节:从屯田耕作的农具到马政管理的文书,揭示了军事防御背后的民生支撑。一幅万全右卫城生活长卷,描绘了市集贸易、学堂授课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军事重镇如何演变为商贸与文化交融的枢纽。
第三展厅民族交融。“腥血封刀闸,沽酒醉斜晖”——展厅入口的诗句点明了长城地带的另一面。展柜中陈列的蒙汉贸易契约、融合风格的宗教造像,印证了战争之外的文化互通。尤其是一组“万全风味小吃”模型,如莜面窝窝和羊肉汤,让人窥见南北饮食的交融。
互动体验触摸历史的温度。博物馆的匠心不仅在于陈列,更在于互动。在“烽火传讯”体验区,游客可通过模拟装置点燃虚拟狼烟,感受古代士兵的紧张与责任;而A I技术还原的“卫城全景”,则让人身临其境地穿梭于明清街巷,聆听商贩吆喝与学堂书声。
卫城新生从历史到未来。离开博物馆时,夕阳为卫城的青砖镀上一层金辉。如今的万全右卫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依托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焕发新生。明清风格的民宿、非遗工坊与研学基地,让这座古城成为活态文化传承的典范。
此行最难忘的,是一位小记者在参观簿上的留言:“原来长城不仅是石头垒的墙,更是无数人生活的故事。”的确,长城卫所博物馆以文物为脉络,将铁血与温情、战争与和平编织成一部立体史诗。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文明互鉴的桥梁,让世界看见中国长城的另一面——既是屏障,亦是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