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糖尿病遇上冠心病掌握这些应对策略,守护健康不慌张!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孙淑娟
当糖尿病遇上冠心病,不少患者会深陷深深的焦虑里。因为这两种疾病单独现身,对健康的威胁已经很大,要是一起降临,就像双重重创,让患者的健康陷入巨大困境。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恰当的应对方法,即可在这场健康保卫战中抢占先机,看护好自己的健康体魄,不再慌张。
糖尿病与冠心病这俩病为啥总爱“组团”?
糖尿病是展现高血糖特点的一类代谢病症,因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无法正常管控血糖水平。因长时间高血糖状态会对全身血管及神经形成损害,其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鉴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及坏死状况。所以,这两类疾病乍看差异明显,实则存在丝丝缕缕的联系。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出现了失调,会引发血液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的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深化。高血糖还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致使血管壁变得毛糙不平,血小板更易在受损部位聚集,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的堵塞与狭窄,极大提升了患上冠心病的风险。
糖尿病+冠心病,到底有多危险?
若糖尿病与冠心病共同存在,患者所面临的风险与危害会呈倍数增长。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几率大幅上扬,诸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极高,心脏供血未达到充足水平,患者于日常活动乃至休息时,均有概率出现胸痛、胸部憋闷、心慌等症状,极大妨碍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因神经出现病变,对疼痛的感觉也许欠敏锐,哪怕心肌梗死发作,症状也许并非典型,极易延误诊治,提升死亡几率。因此,糖尿病会干扰冠心病的治疗疗效,当进行冠心病药物治疗时,一些药物也许会干扰血糖的水平,造成血糖上下波动;而血糖控制欠佳会妨碍心脏功能的恢复,在做介入治疗或心脏搭桥手术的阶段,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欠佳,术后感染的风险也明显增加,这也让治疗变得更加棘手。
科学应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两大难题
首先,合适的饮食是控制糖尿病跟冠心病的基石。患者需落实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要求。减少钠的摄入量,每天摄入量勿超5克,勿食用咸菜、腌制食品这类高盐食物,以实现血压降低,减轻心脏承载压力。把控脂肪摄入量,尤其是饱和及反式脂肪酸,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物、奶油等。选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鱼油这类食用油。切实控制糖分摄取,勿食糖果、糕点、甜饮料这类高糖食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全谷物这类食物,利于减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其次,合适的运动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意义重大,运动能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水平,辅助实现血糖的降低,还可促进血液的循环流通,增强心脏活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患者应依照自身情况选取恰当的运动种类,诸如散步、慢跑、习太极拳、游泳等有氧活动,运动强度需合理,运动后微微出汗、稍感倦怠但不影响第二天活动为宜,一般推荐每周开展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项目,能分5-7天依次完成,每次运动差不多30分钟。
采用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关键举措。因此,糖尿病患者须结合血糖水平与自身情形,在医生的引导中选择恰当的降糖药物,诸如二甲双胍、胰岛素促泌药物、胰岛素等。且务必遵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冠心病患者须服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为预防血栓生成、降低血脂含量、把控血压和心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出现几率。同时,全面监测血糖跟血压,是掌握病况、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对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量,知悉血糖的管控状况,普遍建议每天至少进行4次血糖测量,涉及空腹、三餐就餐后2小时时段,冠心病患者需定期对血压进行测量,每天早、晚分别测量一次,记下血压数值的波动,若发现血糖、血压出现较大波动或异常,宜迅速到医院就医。此外,患者还可在家中准备简易的监测设备,诸如血糖仪、血压计等,便于随时开展自我检测,需切实做好监测记录,包含测量的时间及对应数值等,以便医生全面认识病情,制定更恰当的治疗举措。
遭遇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双重压力,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心境,不良情绪会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运作,引起血糖与血压升高。所以,患者需学会调理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开朗的情绪,可采用与家人好友交流、参加社交场合、养成兴趣爱好等方式,缓和心理重压,疏解负面心绪。患者得恰如其分地认识疾病,了解糖尿病跟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懂得通过科学的治疗与管控,有效把控病情、增进生活质量。也可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师,实施心理引导,维系积极的心理态势。
糖尿病与冠心病相遇着实是个严峻考验,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应对途径,从饮食、运动、药物施治、病情监测和心理疏导等诸多方面发力,主动跟随医生的治疗节奏,就可有效管控住病情,减少并发症出现频次,守护自己的健康根基,不再被疾病搅得心慌意乱,盼望每一位患者都可树立信念,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疾患,拥抱健康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