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开创“朝河张”“1+N”执法协作新模式

市市场监管局树立京津冀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新典范

张家口日报 07版市场与消费 2025年04月29日

本报讯(记者 宋锦丰 通讯员 张丽萍 刘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局勇于探索,以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为切入点,通过与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河东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紧密合作,成功搭建起“京津冀—朝河张”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区域协作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张家口实现了从最初“两地联动”向如今“三角协同”的重大跨越,为京津冀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树立了创新典范,注入了强劲动力。

张家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节点城市,早在2021年,就凭借《京津冀市场监管执法协作框架协议》,踏上了跨区域执法协作的探索之路。2023年6月,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局与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成功签署协议,就此拉开了京张两地在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执法联动的序幕,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初步突破。2025年3月27日,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与天津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郑重签署《跨区域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协作协议》。这一举措,标志着“朝河张”(北京朝阳、天津河东、张家口)三角协作体系正式构建完成,成功实现闭环。该体系以“信息共享、执法联动、标准互认”为核心要义,整合三地执法资源,打造出“北京—天津—河北”黄金三角协同网络,不仅带动京津冀全域市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还构建起从“日常联络”到“专项协作”再到“应急响应”的全链条合作模式。

传统的跨区域执法,长期存在“信息孤岛”“协同低效”“标准差异”等棘手问题。“朝河张”体系直面这些痛点,创新推出三大机制,促使执法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全要素信息互通机制:搭建信息共享路”。三地共同搭建跨区域执法信息平台,实现案件线索、抽检数据、风险预警等信息的实时共享。建立“直通车”式执法沟通机制,将张家口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相关队室与京津协作部门对口科(队)负责人“一对一”对接,形成快速、高效执法协作;全链条执法联动机制:打造案件查办“共同体”。通过建立“线索移送—联合调查—结果互认”的闭环流程,三地实现了跨区域案件的高效查办;全流程标准互认机制:统一监管执法统一标尺”。针对京津冀三地行政裁量基准存在差异的问题,三地建立了执法标准协商机制,在食品药品处罚、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等关键领域制定统一裁量指引。

“朝河张”体系的落地实施,不仅筑牢了市场监管的安全底线,还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助推器”,在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三地联合开展校园食品、网络餐饮等专项执法行动。2024年,累计查处跨区域不合格食品案件8起,有力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药品安全领域,三地共享疫苗流通、医疗器械经营数据,实现高风险产品流向的全程追溯,为公众用药安全保驾护航。在消费维权方面,搭建跨区域投诉“绿色通道”,自2023年以来,已成功解决异地纠纷28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5万余元。怀来县与北京延庆区建立的“延怀跨区域消费维权联盟”,更是实现了旅游消费投诉“跨省通办”,打造出“放心消费京津冀”示范区域,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针对张家口“打假保名优”的迫切需求,三地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2024年,协助长城葡萄酒、沙城老窖等本地品牌维权11次,查处假冒侵权案件6起,有效维护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创新成果。在企业服务方面,实现三地市场主体登记“一站式办结”。

“朝河张”体系的实施还打通了张家口积极鼓励毗邻北京的怀来、赤城、涿鹿等县与北京延庆、门头沟等地建立“微协作”机制,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战、基层协同”的立体化网络。

从京冀“牵手”到津冀“联姻”,张家口以“朝河张”体系为有力支点,成功撬动了京津冀市场监管执法协作的大格局。这一实践充分证明,当区域协同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当制度创新聚焦民生发展的需求,执法协作就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市场监管防线,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