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为了万家灯火明
——记沙岭子供电所副所长靳明
本报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王娜
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璀璨的时候,是靳明最为开心的时候。而每到暴风骤雨来临,别人往家赶的时候,却是靳明匆忙出发的时候。
面庞黝黑、身体微胖的靳明是沙岭子供电所副所长,工作15年来,他先后在抄表收费、装表接电等配电营业不同岗位上工作过,凭着对电力事业的热爱,每到一处,他都把一丝不苟的精神带到那里。
4月11日至14日,受高空冷涡影响,我市出现12级以上极端性大风。面对极端天气挑战,经开区供电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专项抢修小组,靳明第一个报了名。
4月12日,户外狂风呼啸,沙尘扑面。零时20分,“嘀嘀嘀”高精度故障指示器监控后台突然响起,514姚屈线路突发瞬时接地缺陷。接到预警后,靳明立即带着同事们顶风展开特巡。
“大家小心脚下。”在能见度不足五米的情况下,靳明叮嘱大家,生怕落下一名队员。
巡视人员身着厚重的工作服,相互搀扶着,迎着大风艰难前行,风中夹杂着沙尘、石子,狠狠地拍打着他们。原本只需半小时的路程,硬是半爬半走了1个小时。
到达514姚屈线路,巡视人员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巡查工作中。
为应对此次极端天气,经开区供电中心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提前布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分析气象数据,结合以往经验预判风险,制定详细预案,同步展开隐患专项排查工作。
5分钟、10分钟、20分钟……靳明和同事们在大风中艰难前行。“找到了,找到了。”一位同事们喊道。原来故障点是引线断裂导致的线路接地。情况危急,需要立即展开抢修。抢修人员系紧安全绳,借助强光探照灯争分夺秒作业。经过紧急处置,受损线路成功修复。
“越是极端天气,越要保障供电安全。”回到供电所已是凌晨5点,此时靳明的言语中透着坚定。三天里,他与同事们日均工作超18小时,用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72小时中,他带队对4条易故障线路展开“地毯式”特巡,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线异物缠绕、绑线松动等4处隐患,及时消除潜在风险点,避免了停电事件发生。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力工人,保障家家户户用电安全正常是我应该做的!”为了万家灯火璀璨,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靳明依旧如初入这一行那般,默默坚守着、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