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时代是出卷人 我们是答卷人 人民是阅卷人
桥东答卷
以创新驱动产业蝶变 用实干书写民生答卷
为发展献策、为城市建言、为群众谋福、为生活添彩……在日前召开的桥东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怀揣使命、齐聚一堂,共商经济建设、民生福祉、城市规划等重大议题,为桥东区擘画发展新蓝图。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作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桥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承压前行,担当实干,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6.8亿元,同比增长3.2%,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全部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20.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2亿元,同比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0468元,同比增长4.0%,成为全市唯一突破5万元的县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2024年,桥东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1项,完成投资43亿元,谋划储备一批、签约落地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格局加快形成。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是确保优质项目涌入落地的先决条件。2024年,桥东区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行动,举办氢能产业招商大会,主要领导带头赴外招商,签约5000万元以上优质项目25个,总投资124亿元。工业文化主题公园安置房一期、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大数据中心、启辰集中配送厨房等一批项目竣工;东联仓储物流中心、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市中医院诊疗能力提升等民生项目加快实施;氢能储运装备检验检测基地、一皮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龙鹤化工复工复产和新能源车系统研发生产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前期管理。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航空研学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建成、当年运营,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抓住用好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争取各类上级资金10.7亿元。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深化,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服务平台等10个项目加快实施,2家落户央企子公司发展质效全部达标。
产业结构加快优化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桥东区坚持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氢能经济、低空经济、城市经济等方面,勇创新、上项目、优环境,培育新支柱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氢能产业加速崛起。氢能储运装备一期、聚通电堆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产业化等项目加快实施;中氢寰宇整车制造、氢天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等项目落地;亿华通发动机制造工厂成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氢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清单。全国首条跨省“低空+冰雪”文旅专线首飞成功,航空器测试等多场景入选省级创新应用场景清单,全市第一家空地一体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落户园区。红旗楼、百盛等传统商圈彰显活力,新五一广场、悦澜湾等商圈加快集聚。奥特莱斯国际广场主体完工,瑞莱酒店投入运营,冬奥城市文博馆建成开馆,参观人数突破3万人次。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直播电商基地带货300余场,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惠企便民年货节”等促消费活动100多场次,直接拉动消费近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始终把利企便民作为工作宗旨,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政务大厅搬迁新址,建成全市首个“5G融合智慧大厅”,政务服务实现从“窗口办理”向“全域智能”升级。1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企业开办用时减至30分钟。“证照四同时”模式等4个典型经验全省复制推广,“慧办平台”等6项工作被列为全省试点。出台扶持企业《二十条措施》,为863家企业提供金融支持7.49亿元,为51家企业招聘高层次人才1013名,为企业减免税费1.6亿元,兑现各类奖补资金570万元,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071家,达到2.8万家,涉企服务事项满意率达到100%,“桥东好办事”金字招牌叫得更加响亮。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全区有效发明专利增至29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9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1000万元;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651家,排名全市前列;省级研发机构总量达到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4家。智慧互通公司成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加快上市步伐。
城乡建设融合并进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力提升城市面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融强臻品、保利花苑等项目全部完工,旭日花园、城市花园四期、水岸云锦二期、上德院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5个老旧小区912户改造任务。总长20.4千米地下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完成钻石路、宝善路沥青罩面工程,铺设路面10万平方米。实施胜利路、建国路等道路整治工程,维修路面1万平方米。栽种银杏、国槐2000余棵,补植各类绿植21万余株,新增绿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1个,总量达到10个。工业文化主题公园被评为全省城市更新范例,成功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区脱贫劳动力544人稳定就业。乡村振兴提档加速,安排衔接资金2250万元,实施的园艺作物育繁一体化基地二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22个项目全部完工。舞农种植家庭农场、梅家营蔬菜基地2家现代示范农场建成运营。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升级改造4条“四好农村路”12.9公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打造美丽庭院786户,精品庭院182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青寺村获评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沙疙瘩洼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把首都“两区”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严格落实控煤、抑尘、禁烧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8,P M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20微克。加大水污染物减排力度,C OD、氨氮减排量均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强化清水河25个雨水口日常监管,老鸦庄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城镇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工程顺利完成。光大城洁环保绩效创A完成17项指标,桥东区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强化执法监管,企业违法排污案件办理获全省通报表扬。加大植树绿化力度,完成2个村庄28亩栽植苗木任务,完成营林抚育5000亩。常峪口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河长制主题公园、节水主题公园建成开园,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43个、节水型居民小区26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群众的“小事”,就是民生“大事”。2024年,桥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领域累计支出1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19项民生工程和10项民生实事全部高质量完成。
全年办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单3.3万件,满意率98%。红旗楼幼儿园改造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山顶体育公园改建、体育场地设施提升工程全部完工。举办各类赛事200余场,冰雪“三进”活动火热开展,参与人数超过1.5万人。举办四季“村晚”、百姓大舞台等各类文化惠民演出50余场。公立医院建设、慢病健康管理等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市深化医卫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县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9.11%,基本实现应享尽享。主城区养老机构达到18家,养老床位达到1800张。托育机构达到10家,提供托位999个,基本满足幼儿入托需求。累计发放低保和特困金3461.4万元、临时救助金61.7万元。加快解决群众不动产“办证难”问题,累计办证2200余户。建成零工市场1个、零工驿站34个,开展“百日千万招聘”等活动,新增就业6405人。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企业超过8000家,成功获评全市首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2025答卷更加精彩
2025年,桥东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两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抓改革、求突破,争一流、当冠军,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1、抓项目、扩投资,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加快重点领域项目进度,年内安排实施82个重点项目,确保完成投资37.3亿元。推动水岸云锦二期等11个城建项目加快建设,实现投资15.5亿元。提速推进龙鹤化工等8个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确保完成投资5.1亿元。抓好“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论证。力争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落地项目不少于15个。争取高质量央地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不少于2家。完善项目建设会商机制,积极推动36个前期项目尽快转化。
2、兴产业、促消费,持续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完成400亩土地征转,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氢能源储运装备检验检测基地等项目年内竣工投产,氢能装备中试基地、冀氢装备产业园、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线、中氢寰宇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生产线等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智慧药房中药供应链、基因检测设备生产等项目建设,焦医堂科技研发基地、离子电渗透面膜生产项目年内开工,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项目加快落地。积极培育文旅、研学等新增长点,年内培育研学基地不少于4家。推进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启动实施电商直播综合基地项目。活跃发展“夜经济”,打造悦澜湾、中泰城、工业街等美食新地标,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让桥东的服务场景更具产业性、时尚感、烟火气。
3、抓改革、优服务,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完成综合行政执法等领域改革任务,持续推动医药卫生、教育领域等专项改革,推出一批“小切口”改革事项。深化乡镇街道履职责任清单工作改革试点,确保基层应减之负和应尽职责有效衔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增效,提升乡镇街道政务服务效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次、高效办结”。加快政务服务大厅智慧化建设,政务系统接入D e e p S e e 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政务服务便民新模式。健全市场主体帮联机制,出台《帮代办、上门办服务事项目录》,提高12345热线办理效率,提升群众和经营主体满意度。跟进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政策,撬动更多资金支撑科技创新,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创新型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100家。加强与科研机构、国家级实验室合作,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增强创新活力。
4、抓建管、促振兴,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年内完成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休闲人家、东河沿副一号楼改建,煤机厂65号院、铁道西地块翻建改造项目年内开工。实施工业南横街提升、容辰大街贯通等道路工程。改造提升主城区公厕5座,打造“以商养厕”试点,探索公厕建管新模式。实施生活垃圾转运设施设备提标改造项目,改造提升垃圾中转站11座,更新垃圾收运车95辆,补充垃圾分类桶1200个以上。实施小街巷立体改造工程,年内启动解放街、宣化路、东安大街等项目。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建改造车棚350个,安装充电口5430个以上,更好满足群众日常充电需求。持续增加车位供给,新增停车位200个以上。实施新一轮造地行动,新增耕地260亩以上。用好各级衔接资金,培育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项目不少于3个。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10公里,改造提升头武线、河东线、西河线等道路。对9个村庄21公里道路进行硬化提升,打造美丽庭院560户以上。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力争达到100%。
5、治污染、护生态,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力争P M10、P M2.5持续保持下行,空气优良天数不断增加。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19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年内开工。加快柳川河河道治理,年内完成17.1公里河道清淤疏浚、31.3公里岸坡防护工程。拓展打击非法采矿专项攻坚行动成果,加快尾矿库生态修复治理,启动明源、同鑫2家尾矿库闭库工程。全面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完成营林抚育3000亩以上。抢抓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牵头城市机遇,拓展公交、环卫、物流、重卡等氢燃料汽车运营场景,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条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占比达到98%以上。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亿源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基地项目年内开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垃圾分类治理,年内建成2个“两网融合”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
6、惠民生、增福祉,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效。年内新建“河北福嫂”进京津基地2个。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500人次以上,新增就业6300人以上。深入推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东风分校、五一路小学新校区竣工投用,大仓盖九年寄宿制学校年内开工。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攻坚,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学校办学条件和质量。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区医院争创二级医院。巩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常住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脱贫户和困难群众参保率保持100%。健全“养老育幼”服务体系,统筹加快农村孝老食堂、社区惠民食堂建设,年内完成培育标准化乡镇养老服务中心2个。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一体推进助残、救孤、优抚等社会福利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乐享桥东”“四季村晚”等文体活动。滚动实施18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
7、抓安全、保稳定,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积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统筹做好“保交房”、不动产“登记难”、农民工欠薪案件治理等工作。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举措,严防发生极端事件。加强数字社会建设,拓展信息化应用场景,推广“A I+治理”智慧化治理模式。强化网格化基础建设,做优“能人先锋队”“花园好人”等民生服务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持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化信访法治化建设,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数说2024
★43亿元: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1项,完成投资43亿元;
★5000万元:招引年内签约5000万元以上优质项目25个;
★651家: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651家,排名全市前列;
★11个:建成全市首个“5G融合智慧大厅”,1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企业开办用时减至30分钟。
★98%:全年办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工单3.3万件,满意率98%;
★8000家:人力资源产业园服务企业超过8000家,成功获评全市首家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