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身边榜样
用“数字赋能”破解“平安密码”
![]() |
侯锦辉(右)与同事一起探讨工作。 |
本报记者 孙媛 通讯员 武佳男
人物名片:侯锦辉,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南营坊派出所副所长。
侯锦辉,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材生,先后斩获市公安局电子数据勘察比赛三等奖、省公安厅电子数据取证分析比赛三等奖,以“数据工匠”的执着精神,在警务数字化转型中交出了亮眼答卷。
2019年11月,刚参加工作的侯锦辉被分配到堡子里派出所。凭借着专业优势,他迅速掌握了各类平台系统的使用技巧,但是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一个问题:各系统之间存在使用壁垒,彼此缺乏有效融合,往往一个简单的查询操作,都可能需要多次切换并重复使用不同平台。那时,他便萌生出一个想法,要是能将这些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合力该多好。
随着全国公安机关致力于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尤其是全市公安机关在科技赋能工作上积极创新探索,侯锦辉的理想逐渐变为现实。
2024年3月,分局在一起网络犯罪案件侦办过程中,遇到许多新情况,考虑到侯锦辉的专业优势,分局决定让他加入专案组。
“侦办网络犯罪,电子证据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电子数据这一关键方向展开工作。”秉持这一理念,侯锦辉与其他办案民警从电子数据的提取、查封等基础工作入手,经过不懈努力,成功侦破此案。
2024年12月,分局大数据赋能中心成立,分局选派侯锦辉作为该中心负责人。
一切从零开始。想要让中心服务实战,就必须精准了解基层需求。征求科所队意见、沟通市局警种部门、拉出能力清单……筹建过程中,侯锦辉发现除了系统应用问题,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对各类平台的系统性梳理。每个平台能干什么?权限是什么?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管用?为此,他一一作了细致入微的整理。
大数据赋能中心“正式运营”后,许多基层办案民警对其效果心存疑虑:这个中心真的有用吗?我们在基层积累了多年工作经验,难道还比不上这个新成立的中心?一时间,中心面临曲高和寡的局面。
“小侯,你看看这个案子,失主特别着急,丢失的手机里存着非常重要的资料,你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2025年1月15日,南营坊派出所的办案民警在帮助群众找回遗失手机时陷入困境,尝试各种方法后仍毫无头绪,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侯锦辉的电话。
不到一个小时,侯锦辉就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查询到了相关线索,帮助失主找回了手机。
消息不胫而走。“‘赋能中心’真厉害,确实能‘办大事’啊!”就这样,分局大数据赋能中心从起初的“门可罗雀”转变为“门庭若市”。自中心成立以来,已陆续为基层实战提供服务200余次。
“除了为实战提供有力支持,我们还在持续向基层民警灌输科技对公安工作重要性的理念。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基层同志,我都会与他们深入交流,助力大家掌握现代办案所需的信息化手段。”侯锦辉说道。
探索D e e p S e e k与警务工作的结合,成为当下最热的话题之一。市局围绕“专业+机制+大数据”工作要求,成立人工智能战队——骆驼战队。侯锦辉踊跃报名,又成为战队成员之一。
一切都是全新的挑战,新的思路、理念和新的场景等待着他们去开拓。如何将D e e p S e e k切实应用于公安工作中,成为这一阶段大家积极探索的核心问题。
“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要多。自然语义理解,实体关系的抽取……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面临诸多问题。”身为科班专业毕业的侯锦辉在起初研究D e e p S e e k过程中,也和大家一样,遇到了难题。
破题之策——用科技赋能工作,以智慧武装头脑,用数据支撑实战,这也是市局的总体思路。每周,市局都会邀请专家进行授课,为专班成员快速充电,填补知识空白;团队成员精诚协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让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多元。
“通过优化知识库、调整提示词等一系列工作,如今感觉研究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想法不断涌现,思路也愈发开阔。除了具体的场景化应用,借助D e e p S e e k还能开发很多实用的小工具。”谈及近期的工作成果,侯锦辉表示。“在公安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我期望能用数据的力量搭建起民生服务的桥梁,用科技的慧眼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