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产业亮点】 产量和加工能力全省第一
万全鲜食玉米产业领“鲜”发展
![]() |
|
本报记者 郝大钊 通讯员 邢鹏飞 袁圆
近年来,万全区鲜食玉米产业加速发展,初步形成集专业化育种、标准化种植、集群化加工、多元化销售以及秸秆综合利用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全国唯一一处育种、种植、加工为一体的鲜食玉米加工区。据统计,全区鲜食玉米产量超6亿穗,位居全省第一位,年加工鲜食玉米6亿穗,加工能力排名全省第一,实现产值10.2亿元,带动当地233户种植大户、1.8万余农户增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玉米好不好吃,种子是关键。在品种选育方面,万全区鲜食玉米企业下足了功夫。目前该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8个,常年制种基地面积2000余亩,制种产量49万公斤,制种面积、育种水平位居全国第一,由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培育的“万糯2000”的种植面积更是占全国白糯品种的70%。
在种植上,万全区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和“公司管两头、农户管中间”的田间管理模式,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路线。各龙头企业全部推行订单生产,聘用专业的基地技术员全程指导农户种植,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全部统一调配,病虫害防治、定期管护、收获和秸秆处理统一组织实施,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采收、社会化服务。
为进一步畅通从田地到餐桌的“绿色通道”,近年来,万全区各大玉米加工厂不断更新生产设备,提升加工工艺,创新发展理念,与时间赛跑。机采机收的迅速推广、玉米剥皮机的全面普及以及快速高压蒸煮隧道冷冻、生物保鲜等技术的研发应用,使得鲜食玉米从种植基地采收到工厂加工入库,严格控制在5小时以内,实现快速锁鲜,保留了玉米99%以上的营养。
转向电商渠道销售后,企业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更有利于品牌价值的培育。全区年网销鲜食玉米1亿穗,平均一天销售量近30万穗,年网络平台销售额超过3亿元,助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