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散文选萃
故乡的山泉
![]() |
|
巩伟民
背井离乡四十余年,故乡的山泉一直生长在我的梦里,清澈见底的山泉水一直在我心中流淌,流不走浓浓的乡愁。
故乡在陕西省商洛市石娃沟村,村东边普普通通的山泉不知流淌了多少年代,据老人说:我们巩家人是外来户,是从棣花镇雷坡后村巩家河搬迁而来,当时生活拮据,为寻找生机,才来到韩河村石洼沟临水而居,依山傍水,至今约十几代人,一直饮用这条山泉水,约200多年的悠悠历史,清清的泉水,宛如甘露,滋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巩家人。后因农村改建自来水,山泉水废弃,加之乡村移民搬迁,山泉水变得老态龙钟、混浊,落寂在历史的宁静中。
故乡的山泉位于村子的东山角下,东山名叫石娃寨子,约两千多米高,山顶有座庙,庙里有多尊佛像,半山腰有一盆型的地势,乱石嶙峋,水从岩石群峰淌出,俗称“金山”,现代词“矿泉山”,曾经居住的巩家人,在四周开垦有耕地,山林、果木树等,青山环抱,绿树掩映,一条溪水长流,终年不断,至今遗留有石碾子、石磨子……
岩石下淌出的溪水,从山间沟壑流至地塄礆边的清石板坡下,川流在曲曲弯弯山石林间,夏天沐浴阳光奔流直下三千尺,一条银河落山川。冬天到了三九天,伴着雪花飞舞冰清玉洁,水源从山间流出,清泉甘洌,冬暖夏凉,夹着野花清香的泉水,饱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源远流长,四季不涸,成为几代人的饮用水源。
少年时帮父母分担繁重的家务,每天去泉边挑水,那时才十几岁,身子骨孱弱,但挑起担子健步如飞,磨炼出了从小爱劳动的传统美德,长大后争着替大人干重体力活。
每天清晨,泉边挑水人排队,洗衣、洗菜的人,从茂林修竹泉边传来嘭嘭嘭的捣衣声,每到夏天月色如洗,夏虫清唱,村妇借着月光洗衣服,寂静的寨子传来悠扬的蛙鸣声、蝉鸣声、鸟鸣声,合奏出一曲动人的原野乐章。
山泉边最热闹的数每年正月初一日,凌晨的“抢银水”活动,习俗:正月初一要到山泉边抢一挑水,名叫“银水”,谁家挑的多,来年财源滚滚,每到除夕夜,全家老少围着火盆“守岁”,正月初一凌晨就在院里放鞭炮,看谁放的早,放得多,来年好事连连,吉祥美满,这一活动叫“抢年”,然后人们举着火把,打上手电筒到泉边“抢银水”,欢声笑语,抢得热火朝天,把正月的新年烹饪得乡情浓浓,成为儿时最难忘的美好回忆。
几百年来,故乡的山泉,滋润过无数过往的行客、力夫、英雄好汉的心田,泉边木瓢伴随着山泉油光可鉴人,又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岁月沉睡中渐渐老去……
如今故乡山沟沟拓宽了道路,勤劳致富的农户建新居,走出山沟沟,用上了自来水,院里人移出山寨,山泉水废弃了。偶尔回故乡,站在山泉边,静默沉思,久久不想离开,追忆曾经的生活场景。饮水思源,铭记祖先披荆斩棘的创业艰辛,一时我被浓浓的乡愁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