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社会话题

四个家庭的彩礼观

张家口日报 04版民生社会 2025年03月27日

本报记者 吕慧 王晓娜

连日来,本报系列报道“彩礼之困”,引起了人们对彩礼话题的持续讨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记者先后采访四个刚办过婚礼的家庭,来听听他们对彩礼有着怎样的看法。

“两家人合力,只为孩子幸福”

刘先生家住桥东区,去年10月份刚为女儿举办了婚礼。

“我们两口子都有退休金,就这么一个独生女,要什么彩礼啊?女儿幸福就好。”聊起彩礼话题,刘先生说。

刘先生的亲家住在县里,条件普通,但在市里给孩子买了房,装修妥当。女婿工作认真,人也踏实,上班后自己攒钱买了车。对于男方家的条件,刘先生和妻子也比较满意,关键是女婿人品正直、有责任感。

双方家长见面,商量孩子们的婚礼事宜,在饭桌上,刘先生主动提出不要彩礼。对于彩礼问题,刘先生和妻子的观点一致,彩礼有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儿幸福。

闺女结婚时,刘先生还拿出20万元的存款作为陪嫁,用于小两口婚后生活启动资金。

传统习俗中,彩礼被视为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和尊重,刘先生则认为,婚姻的本质是情感和责任,而非物质交换。

“彩礼是心意,返还是支持”

王先生的女儿去年12月份举办了婚礼,男方是女儿的高中同学,二人工作后因接触增多,相恋两年后走入婚姻殿堂。

“双方家长第一次见面商量孩子结婚事宜时,透过对方的言谈举止,我就感觉女儿不仅选对了人,还选对了家庭。”王先生说,从婚房的装修风格,家具、家电的选定,到婚纱、三金、婚礼风格、婚宴现场布置等,男方表示要选女儿喜欢的样式,他的父母更是支持儿子的意见,只管掏钱照做,不乱参与、发表意见。对于女婿和亲家,王先生十分满意。

“很多家庭因为结婚闹意见,我们两个家庭没有。一是男方家庭条件不错,满足了女儿对婚礼的幻想。二是男方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尊重。我和她妈妈明确表示不要彩礼,但男方父母还是给了10万元彩礼。”王先生说,他们将这笔彩礼返还给了一对新人,让两个孩子以后生活更顺遂。

“彩礼是心意,返还是支持!”王先生重新定义彩礼的用途,他希望这笔钱成为小两口的储蓄,来支持小夫妻婚后生活。

“父母帮衬,让我们轻装上阵”

32岁的张先生,研究生毕业后便留在天津工作。三年前,在同事介绍下,认识了同为张家口籍的女友。相恋一年后,双方父母见面,在去年十月国庆假期完婚。

张先生介绍,他们的婚礼不同于传统婚礼模式中“男方买房+彩礼”惯例,而是两个家庭父母共同出资为他们在天津市河西区购置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婚房。

“这是我岳父提出来的,他觉得一个双职工家庭,为子女在天津安家,肩上的担子有些重。他只有一个女儿,希望女儿结婚以后的日子轻松些,所以提出分担婚房首付的建议。”张先生说,订婚宴时,他的父亲准备了10万元彩礼,岳父母也没有收,让张先生放在婚房基金中,用于还房贷。妻子一家人的善解人意,令他和父母特别感动。

张先生直言,高物价、高房价、高消费……当下社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生活并不轻松,很感激父母了解他们的不易,用这种方式共同托举子女的未来,让他们轻装上阵,开启新生活。

“岳父觉得,彩礼的意义不应该停留在形式上,而是应该为孩子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张先生如是说,原本还担心彩礼会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没想到岳父母用这种方式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他认为,此举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更是对他们婚姻的支持和祝福,也为传统婚嫁习俗注入了新的意义。

“这笔钱,给孩子们作储备金”

小韩和爱人小燕相恋两年,去年年底结婚。

筹备婚礼那段日子,小韩的周六日几乎都没休息过。“装修房、买家具、拍婚纱照、订婚车和摄像、选首饰……这些都是他在操心,而且对我很包容。他的真心付出让我很感动。”小燕告诉记者,男友的细心和对她的宠爱,她的父母看在眼里,也十分认可。

“小韩很优秀,我们都看到了,闺女嫁到你家,我和她妈妈都放心!”双方家长见面时,小燕父母夸奖了小韩,并表示彩礼不要了。亲家的理解,令小韩一家格外暖心。感动之余,小韩父母觉得该有的礼数还得有。于是,订婚时主动给了女方10万元彩礼。

收下彩礼,但小燕父母对这笔钱的使用另有计划:“彩礼一事我们不强求,但亲家把钱给了,我们先收着。以后小夫妻生孩子、换房、换车啥的,有需要用钱的时候,给他们拿出来。”

小燕父亲说,他比较支持节俭办婚礼,不喜欢攀比和炫耀性消费,崇尚把钱花在刀刃上,更支持把钱花在子女婚后生活和未来规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