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订单种植+全链整合+品牌赋能+盈利反哺

蔚县贡米端上世界各地“餐桌”

张家口日报 03版国内新闻 2025年03月27日

本报记者 赵晓刚 通讯员 樊子良 王子璇 徐燕

走进位于蔚县经济开发区的益海嘉里(张家口)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智造”正助推当地特色杂粮畅销国内外。

在生产车间,由平面筛、砻谷机、抛光机、色选机等多台设备组成的自动生产线上忙碌异常。原粮经过去石、脱壳、碾磨、抛光、筛分等10多道工序,仅需2个多小时,完成封装的优质小米就能从这里下线,销往国内各大商超,甚至漂洋过海进入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市场,端上世界各地的“餐桌”。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营养健康、品质稳定不仅是粮油加工企业的立足之本,更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为此,益海嘉里通过了A I B食品安全统一标准,这一标准被业内认为是评估食品企业安全程序是否达到世界较高水平的准则。“加工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与优化,通过多级轻碾、振动分级、红外色选、C C P点识别和把控以及人员动态取样等多道‘关卡’,保证了这里生产的每一粒小米都圆润饱满、色泽金黄。”公司负责人董焱春说。

作为一家深耕粮油食品领域的领航企业,益海嘉里选择蔚县,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密不可分。蔚县农业优势明显,农特产品丰富,是河北省最大的优质杂粮生产基地,素有“北方杂粮之乡”的美誉。所产小米是古代“四大贡米”之一,以粒大、色黄、味香、营养丰富而著称,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由于当地一度以粗加工为主,主要交易原粮脱壳去皮后带有薄糠的毛粮,使得“好货难卖好价”。如何让“土特产”变身富农“金饭碗”,考验着当地人的智慧与魄力。

益海嘉里与蔚县结缘是在2015年的一次公益行动。企业溢价收购了当地贫困家庭的小米,加工成“爱心小米”销售后,又将全部利润反哺给这些家庭。在互动中,“蔚州贡米”的品质令他们深刻印象,于是2017年,益海嘉里决定在当地建设一家全国技术领先的小米加工厂。

2019年5月,蔚县首个规模化小米加工项目——益海嘉里(张家口)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在先进理念的带动下,公司全力打造“订单种植+全链整合+品牌赋能+盈利反哺”模式,力求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当地小米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为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价值提升,几年来,公司在当地政府的助力下,通过合作社辐射作用,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并进行保底收购等方式,不仅提高了种植积极性,也保证了原料品质。截至目前,公司已发展订单种植3.8万亩,直接带动1000多名村民持续增收。今年,益海嘉里将继续以“订单种植”为核心,依托即将实施的小米新国标“G B/T11766-2024”,开发符合健康需求的“低G I”产品,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着小米饭长大,“90后”白晓琴自知它的醇香。“现在不必背井离乡,在家乡就能守着‘金饭碗’,干事创业的信心也更强了!”曾是一名“北漂”,如今成长为企业骨干的她和很多返乡发展的年轻人一样,对于做好当地“土特产”文章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