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

——张北县波罗素村文明村镇创建综述

张家口日报 04版县域·张北 2025年03月25日

本报记者 孙琳 通讯员 卢海峰

文明新风,全民共育;幸福生活,全民共享。距离张北县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平凡的小村庄,虽然它很平凡,但是它的故事让人难忘,它的美丽让人留恋。这个村就是张北县波罗素村。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风景树,一亩亩绿意盎然的蔬菜,一位位忙忙碌碌的村民……行走在波罗素村让人感到那么的放松美好,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全县后进村。

“头雁”引领 汇聚发展力量

2017年之前,波罗素村村容环境差,两委班子涣散,村民们和村“两委”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很大。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从张北县二台镇党委副书记岗位退休后的郭耀,原本可以在家哄哄孙子,享受天伦。可是他却是个闲不住的人,尤其是在村镇基层工作多年,对村镇有着深厚的感情。恰逢市委组织部有要求,可以聘用离退休老干部,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得知这一消息后,郭耀主动请缨。鉴于他之前工作扎实,基层经验丰富,2018年初,一纸聘书摆在了他的面前,担任波罗素村党委书记。

郭耀为了解决村里问题,化解村内多年积累的矛盾,与全村党员逐个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家庭状况,同时又通过“扛红旗、当先锋”“三会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发动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有效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突出了党支部的责任担当。在2019年6月波罗素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时,全村党员踊跃冲在工作前列,帮助村支部排忧解难;在村委会翻新、修田间路、护林防火这些工作中时,拜访卸任老干部,寻求村庄发展良策,发挥老干部余热,让他们参与村庄建设;其次从村务公开上下功夫,通过办事公开,增加事务透明度。党支部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村民的肯定。在郭耀的带领下,波罗素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村民个个精神振奋、干劲十足。

为了温暖波罗素村民人心,改善村容村貌,新党支部通过多方面努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建成560平方米文化广场,盖起了党员、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卫生室共计10间,并且配备广场灯、音响、按路灯25盏。其次对主要街道和残垣断壁进行彻底清理,设垃圾箱7个,建立垃圾点1处,形成村中环境整治常态化,扭转了村中脏乱差的局面。2019年年初,村子用砂石料将村内道路8000余米,田间路4000余米进行了压实,并且硬化村庄道路6公里,解决了多年夏天泥泞不堪的现象。

昔日破败不堪的小村庄变美了……

发展农业 助力村民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是有富民产业,只有产业兴、百姓才会富,农村才能留住人、留住更多的年轻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波罗素村通过发展蔬菜大棚产业,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大棚蔬菜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还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波罗素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秋天来到波罗素村的田间地头,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农民们忙碌地采摘、打包,准备将新鲜的蔬菜运往市场。

曾经,这里的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植,生活并不富裕。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广设施农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措施,村里农民发展蔬菜大棚产业,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收益是同样面积露天菜的两倍,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几年来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外出年轻人回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波罗素村在2022年9月注册成立了沃野农业合作社,由16人合伙出资67万元,主要经营农作物种植、农资产品销售、农业机械服务、农业咨询服务。2024年合作社扩大经营,增加村民股份投资249万元,合计316万元,实现全年农资产品销售额750万元,股民每股收入1020元。农业合作社服务了80多户蔬菜种植大户,每个大棚收入10000多元。累计带动村民就业120多人。除此之外,农业合作社围绕“服务农民、百姓受益”的宗旨,通过联系农资厂家,以低于市场价的诚心为村民提供优质的菜种、农资,同时为了实现资源互补优势,村内大户入股成立了农机服务队,为本村种植户及周边有需求的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初步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文明创建 厚植精神底色

这些年,村里的集体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支部书记郭耀认为,“村民们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于是波罗素村探索“精神文明建设+”模式,开展“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工作,通过从有声望的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中挑选人员,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积分管理等制度,完善议事协商机制,大力推行群众自治。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才能丰富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以“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种植能手”、“养殖大户”、“遵纪守法”“环境清洁”方面为主,每年评选表彰“最美村民”30名。在全村开展了“我为家乡献爱心活动”,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不但促进村内居住的村民互帮互助,而且感动了常年在外的村民,激起了他们热爱家乡,为家乡奉献的心。设立爱心超市,以“我为我村”为主题,组织村民开展我为我村“建言献策”、“献爱心”、“做宣传”、“办实事”、“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与活动给予积分奖励,全村形成“我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良好风尚。积极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组织文艺骨干成立“二人台”、“广场舞”、“秧歌队”3支文艺志愿服务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不断满足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现在的波罗素村,精神文明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文化生活逐步提升,凝聚起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文化力量。

波罗素村全村常住人口402人,60岁以上人数210人。为改善村里老人的生活现状,通过建立老年食堂,让老年助餐服务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2024年8月15日,波罗素村的“孝老幸福食堂”开餐了。老人们围坐在餐桌边,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孝老幸福食堂”是充分利用了村里闲置的一所小学,乡政府投资4.5万元对其中的6间进行了装修,改为‘孝老幸福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村内年满75周岁的可以到这里用餐,每顿饭,县民政局每人补贴3元。村民每顿饭自己掏两三块钱就能吃饱吃好。目前村内46名75周岁以上老人可以就近吃上健康、营养、方便的“补贴餐、暖心餐”,对于个别出行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送餐服务,切实把暖民心行动暖到老年人的心坎上。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带动了乡村发展,村民“心窝子”热了,“钱袋子”也鼓了起来。下一步,波罗素村将着力擦亮乡风文明“底色”,塑造乡村振兴之“魂”,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不断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浓墨重彩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