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孩子从小就过于胖不是没啥事而是事大了
个头长得慢、体重直线上升,第二性征发育过早……如今,这样的担忧早就不是个例。肥胖对于儿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会带来各种并发症。“因为孩子肥胖而主动带孩子来门诊就诊的家长已经明显增多了。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胖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医生马燕兰说,家长们要积极规避儿童肥胖误区,引导孩子们科学管理体重。
误区一:小孩胖点儿没关系
“小孩胖点儿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会瘦了”这是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小孩过于胖会影响健康,小胖墩长大后,也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瘦下来。”马燕兰告诉记者,儿童青少年肥胖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肥胖三种不同等级。有统计数据显示,2岁时重度肥胖的儿童,到35岁以后仍然肥胖的占80%;5岁时重度肥胖的儿童,成年后仍然肥胖的占90%。可见对于从小胖的孩子来说,控制体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以往的就诊案例中,很多小胖墩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甚至有Ⅱ型糖尿病等。肥胖还可能导致女孩性早熟和男孩性发育迟缓的问题;而且,还有一部分胖孩子可能会因为体型肥胖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从这个角度来说,儿童肥胖不是没大事,而是事大了。
“肥胖问题一定要从小就开始重视。孩子的体重指数是否标准,同样可以通过B MI指数判断。”马燕兰指着手中的量表介绍,家长们还要注意孩子的骨龄,骨龄超前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
误区二:孩子胖是吃得太好了
不少家长认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吃得好,有营养才成了小胖墩。马燕兰表示,吃得多不一定吃得好,营养和能量是两个概念。超重肥胖实际上是能量摄入太多、没有及时得到消耗,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又不均衡造成的。所以对于肥胖的儿童来说,并不能理解为营养摄入过剩导致肥胖,其实是能量摄入过剩而导致的肥胖。本质上都是饮食搭配不合理引发的。大多数肥胖儿童的家庭本身也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三餐的时间不固定,偏爱肉类、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饮食多样性不足等现象。
家庭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家长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良好的用餐规律,定时定量,均衡摄入,少吃零食。
误区三:小孩在长身体不能减肥
“孩子还在长身体,不能减肥。”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体重控制问题,往往是谈减肥色变,怕减肥对孩子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对此,马燕兰表示,儿童肥胖主要分为没有疾病因素的单纯性肥胖和有疾病因素的继发性肥胖(病理性肥胖);对于继发性肥胖,肯定要找到病因对症治疗。但是在门诊遇到的肥胖儿童中,单纯性肥胖者占大多数。在儿童减重规划,不以减轻体重为重点,而是要求孩子们以体重不增为目标,而后循序渐进,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孩子长高而不长肉,就能恢复标准值了。但如果孩子已经重度肥胖,就一定要减肥了,当然体重下降速度不宜过快。
马燕兰从饮食方面给予提示,孩子全天的主食摄入量是2-3拳大小;蔬菜最少一大捧,上不限量;蛋白质摄入量是2个手掌大,且厚度不超过1厘米;食用油的摄入量,从体积看是一拇指指节的量。在蔬果的选择上,建议颜色更丰富一些,深色的蔬菜占比要达到一半以上。对于还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粗粮占主食的比例不宜过高;此外,少吃深加工的肉制品,比如肉罐头、香肠等。 (武雅楠 孙晓华 张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