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文化漫谈
哪吒绝地反击,传统文化焕新生
![]() |
|
苗剑龙 钱郅祯
《哪吒之魔童闹海》为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有社会人文关怀方面的思考。截至发稿,《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登上中国票房榜单第一名的位置,这对电影行业不仅是希望,还给了投资方信心,充分说明观众对优秀作品是买单的。
五年后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再进一步,这次故事主题为:我是仙是魔,由我说了算。个性十足,坚持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想在芸芸众生中,活出独特的自己,并且获得世人的认可,这样看,即便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年轻人身上秉承的青春热血,依然在这代人身上延续着,只要有机会就会去一试。我们没有妥协和放下,这同样体现在社会阶层固化分明的各类人群,他们对于生活的期待始终是坚持的。
这部的故事切入视角极为巧妙,由于前面哪吒和敖丙经历过一次鏖战后肉身被毁,太乙真人为他们重塑肉身,树欲静而风不止,陈塘关和龙族以及魔族本就势不两立,故事开始战事就一触即发,但双方再战难分伯仲,为此双方妥协让步,哪吒必须通过仙界考试才成为神仙,就能重新得以再生。
有趣的是,敖丙和哪吒共用一个肉身的构想与现实社会的人结合,在重新做人的道路上,实际上是两个哪吒在和自己做斗争。然而仙界绝非外面认同的简单,无量仙翁老谋深算,把处于成长期的哪吒和敖丙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也为后期做了铺垫,一个是哪吒和龙族的矛盾,可谓一点就着;另一面,哪吒即使在第一步挽救了陈塘关黎民百姓,可他是魔童这个身份从未改变。为什么他说练习踢毽子,只有他父母敢陪同,普通人对哪吒始终还是保持距离,这些无法解决的矛盾长期存在于哪吒生存的大环境里,最后哪吒的观念是认为放弃魔童做个神仙就会被大家完全接受。
笔者在这里必须提到申公豹的弟弟申小豹,他只是一只豹子,在努力学习做人,他的生存环境比哪吒要恶劣得多,所以注定了他最后的悲剧。他是哪吒的影子,哪吒好歹是天地眷顾的天选之子,可申小豹又有什么呢!饺子导演的作品最大特点是创作神话题材,影射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活中每一个普通的人,我们才会对人物产生共情。
一部动漫作品的成功,离不开背后制片方的辛勤付出。《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片高达2400多个镜头,1900个特效镜头,是第一部体量的5倍。资方有信心做好这部动漫,源于2015年田晓鹏执导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近10亿元票房所给的信心,他们看到了观众对国漫的喜爱。《哪吒之魔童闹海》幕后制作有4000多人,远超第一部1600人。少有人去了解的是,动画电影在美国好莱坞市场占比为15%~20%的份额,但在中国可能是7%~8%,这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去年上影节论坛提到的,任何新生事物被大众接受,都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从0到1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笔者欣慰的是我国文化正在以全新方式走进公众视野。
我们应该从这部戏中学习到什么?首先,越是传统的内容越要创新;其次,创作一定要从社会现象出发,真善美都是主旋律;再者,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要得出自己的新结论,一旦得出结论,很可能引发创作;最后,硬件水平要达到国际水准,审美要符合当下潮流,年轻人喜欢的不是更年轻的内容,而是更成熟的内容。
哪吒完成了自我的蜕变,成长为守护陈塘关的英雄,这是神话故事。我们在面对每天新的挑战,要顺应时代发展,越是在困难时期,有时候坚守显得分外重要,这是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