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乡村振兴视域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许博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凭借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如何科学规划、有效发展特色产业,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策略建议。
乡村振兴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产业发展的关系
特色产业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振兴的核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凭借丰富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及民族特色,可打造独特产业体系,满足多元市场需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特色产业,是保障乡村经济自我循环的重要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需要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与其他乡村差异显著,需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其经济结构有内生性差异,规划时应避免照搬成功模式,立足自身特色发展。其独特地理位置和滞后交通虽对传统产业有一定的制约,但也蕴藏特色资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指明特色发展的方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产业发展原则
加强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建设、打造建强战斗堡垒是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不断优化基层治理,能够凝聚各民族群众发展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应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党建与特色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要求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资源配置实现效率最优化。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加强监管、优化环境,与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共同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加强科技赋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资源禀赋向技术禀赋跃升。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加强资金保障。一方面政府要整合各类资金,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探索多元化经营,如“立体农业”模式,拓宽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应争取多部门项目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多元化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制度,做好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优化特色产业发展环境。
充分挖掘利用资源优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应挖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特色文化优势,充分利用转化为经济动力,如云南泸沽湖景区凭借摩梭文化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要将文化等资源优势植入特色产品、旅游产业等开发,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激发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政府应加强宣传,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主动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经营主体专业化、职业化,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倾斜政策,吸引人才流入乡村,激发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发展特色产业可改善乡村环境,提高群众收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实现。应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2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