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策展人视角看张家口“冰雪瓷韵”油画展览的意义

张家口日报 08版长城·作品 2025年03月06日

郭俊和 摄

贾光明

2025年春节,为纪念北京冬奥会举办3周年,张家口市美术馆携手北京瓷器艺术馆,以冰雪题材油画、传统瓷器作品作为展示展览内容,策划举办了一场“冰雪瓷韵油画展”,展览展出本地冰雪主题女画家李雯雯老师的47件作品、北京陶瓷艺术馆43件作品。

作为一名策展人,笔者认为,张家口的这次展览实践,开启了从地域符号到文化创新的路子,实现了现代美术与传统瓷器的艺术对话,是一种跨媒介、跨文化的艺术创新。它对于策展人打造本土文化I P,“跳出展览办展览”给予了拨云见日般的启迪,昭示了在百舸争流状态下展览创新的重大意义。其对于展览策划的影响有并且不仅局限于以下方面:

跨媒介的展览,开启了文化融合与彰显地域特色的新篇章(小标题)

张家口地处塞北,冰雪文化是这片土地的灵魂。20世纪初西风东渐,油画创作在这片土地上也生生不息。根植于张家口甚至北方独特的地域文化语境,当地美术作品常以自然冰雪为创作载体,体现北方冬季的壮美与短暂性,以及作者对现实的尊重与表达;瓷器艺术则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工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中国”“瓷器”在英语中相互指代,都叫“C h i n a”;瓷器的冰裂纹釉与冰雪晶莹剔透的质感天然契合,两者集中排列集中到一个空间展览展示,把冰雪油画的冷峻同传统瓷器的温润相融,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两者的碰撞既是对地域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也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叙事。

例如,油画通过把冰雪文化融入作品创作,成为张家口油画的一个重要I P,不仅强化了地域文化的辨识度,也为观众提供了理解本土文化的多元视角,让地域特色在本次展览中更具活力、张力。传统瓷器呈现的冰雪题材的作品,同冰雪油画在同一时空里,进行搭配与点缀,更是为整个展览平添了灵动与冷冽美感,也为张家口的文化I P打上了深深的水印。

艺术表达的创新,为新时代创作、展览延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小标题)

张家口冰雪瓷韵油画展的成功举办,撕开了跨界合作、联合办展的口子。提示提醒策展人、美术创作者以及全部展览生态链上的其他人感叹:原来作品可以这样创作,展览还可以这样办?它的成功,更是为广大策展人延伸策划、为作品创作者延伸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这次张家口的冰雪瓷韵油画展,是以冰雪油画和瓷器为内容。维护好这个文化I P,可以在冰雪与瓷器领域进一步深耕细作,针对冰雪与陶瓷在材质、技法及表现主题上的差异,进一步拓展艺术创新的实验空间。

例如,把冰雪作品以冰雕、雪塑等形式呈现,突出大镜门、张家口堡等地标性符号,表达出本土文化的历史与自然肌理,展现出瓷器创造创作的意境与流程;利用瓷器为载体,表达当地文化的瞬间性,如冬奥会中本地选手的纵身一跃,通过高温烧制实现永恒性,让瓷器釉色与造型展现出冰雪的质感,把非绘画形式的冰雪作品和瓷器集中并置陈列展览,形成“冰与火”的视觉张力,深化观众对“冰雪意象”的多维度感知。也会更好激发艺术家探索材料跨界融合开展创作、展览的可能性。例如,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陶瓷艺术家通过创新釉料工艺,模仿冰雪的晶莹剔透,展现了材料语言的新突破。宁波美术馆新材料展览一直走在全国同类展览前列。这些把新材料与画展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为策划举办高质量的新质展览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为展览生态的重构提供了多种选择。

产业联动与经济价值的提升,增强了公众参与度与社会美育的渗透力(小标题)

据主办方介绍,“冰雪瓷韵”展览期间,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有很多人表达了很强地对油画或对瓷器的购买意愿,事后掀起了对本次展品类的“咨询潮”和“购藏热”。这种现象揭示出,冰雪题材油画作品与陶瓷艺术的结合,降低了艺术欣赏的门槛,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使观众从“静态观赏”转向“动态参与”,推动了美育的社会化普及。尤为难得的是,这种模式的展览,打通了展览的“展品”向“商品”的通道,形成了多赢、共赢的效应。对创作者而言,实现了展品价值的“双向赋能”: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相得益彰,提高创作者的积极性、成就感;对观赏者而言,涵养出了对本土冰雪文化的兴趣,又增加了在展览中“淘宝”的乐趣,有利于吸引不同年龄与背景的观众参与;对主办方而言,有利于打破展览开幕即闭幕的困境,培养创作者及观众对其举办展览的文化认同,推动展览活动和展览作品的市场化发展,为当地产业联动发展助力和赋能。

总之,张家口市的这次“冰雪瓷韵”展览,是把冰雪美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一次有益探索,它既是艺术形式的创新实验,也是对展览的文化、经济价值的综合呈现。让冰雪之韵、瓷器之美、油画之力,共同奏响张家口文化的时代强音!它通过跨媒介的展览、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开启了美术作品与其他实物对话的可能,并且以在地性、参与性和产业性为当地区域文化发展注入活力,给当代艺术展览介入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样本,值得引起众多的策展人思考、借鉴。(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美术馆副研究员、馆长)